×
思维导图备注
产权激励: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基于制度经济视角的空间治理分析 - 黄军林;陈锦富;谢炳庚;李晓青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书签管理
我的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封面
浏览
13
扫码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2024-04-29 23:21:04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封面
版权信息
序
前言
第1章 导论:新时代空间治理
1.1 新时代的中国
1.1.2 动力转向:迈向新阶段的城镇化
1.1.3 治理转向:转向治理工具的城市规划
1.2 研究意义
1.2.2 实践意义:解释与验证
1.3 研究内容、目标与问题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框架与方法
1.4.2 基本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2 初始配置与再配置
2.1.3 产权
2.1.4 交易成本
2.1.5 制度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2.3 研究评述
第3章 理论引入: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与产权激励
3.1 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问题
3.1.2 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利益与权责复杂
3.1.3 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诉求多元
3.2 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与产权激励
3.2.2 基于产权交易的产权运行
3.2.3 产权制度下的产权交易与产权运行
3.2.4 产权激励的介入
3.3 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中引入产权激励的理论解释
3.3.2 产权激励效用:“交易成本”降低与“综合效益”增加的理论推演
3.4 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产权激励效用评价模型构建
3.4.1 基于“交易成本”与“综合效益”的二维评价
3.4.2 交易成本维度
3.4.3 综合效益维度
3.4.4 产权激励效用评价的矩阵决策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转型解译:基于产权激励的城市空间资源配置分析
4.1 初始配置主导期
4.1.2 基于梅溪湖土地整包的案例分析
4.1.3 延伸思考:高综合效益与低交易成本
4.2 再配置主导期
4.2.2 基于凤凰山庄拆迁的案例分析
4.2.3 延伸思考:低综合效益与高交易成本
4.3 再配置主导期的双重困境
4.3.2 综合效益受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治理框架: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产权激励
5.1 再配置的产权激励:一种柔性的空间治理模式
5.2 再配置的产权激励机理
5.3 再配置的产权激励方式
5.4 再配置的产权激励逻辑
5.5 再配置的产权激励收益分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治理途径: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产权激励工具及执行
6.1 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产权激励实施
6.1.2 产权激励在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过程的实施程序
6.1.3 产权激励政策工具执行程序
6.2 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功能调整激励工具
6.2.2 政策工具设计
6.2.3 政策工具激励效用预判
6.3 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容量奖励激励工具
6.3.2 政策工具设计
6.3.3 政策工具激励效用预判
6.4 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空间置换激励工具
6.4.2 政策工具设计
6.4.3 政策工具激励效用预判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治理效用:基于矩阵决策模型的产权激励工具执行结果评价
7.1 功能调整激励的案例及其效用分析
7.1.2 功能调整的激励效用评价
7.1.3 案例小结
7.2 容量奖励激励的案例及其效用分析
7.2.1 案例:湘江宾馆保护工程及周边地块棚改案
7.2.2 容量奖励的激励效用评价
7.2.3 案例小结
7.3 空间置换激励的案例及其效用分析
7.3.2 空间置换的激励效用评价
7.3.3 案例小结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关于新时代空间治理的思考
8.1 基本结论
8.2 转型之路——基于制度经济的空间治理
8.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激励工具对交易成本影响的访谈表
附录2 激励工具对综合效益影响的访谈表
后记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
《产权激励: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基于制度经济视角的空间治理分析 - 黄军林;陈锦富;谢炳庚;李晓青》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
书签列表
×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