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备注
大都市郊野空间治理的上海探索 - 谷晓坤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书签管理
我的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封面
浏览
10
扫码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2024-04-29 23:34:08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城市治理理论与实践”丛书编委会
“城市治理理论与实践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大都市郊野发展现状与特征
1.1 大都市郊野定义与发展历程
1.1.2 上海郊野乡村发展历程
1.2 上海市郊野发展现状特征
1.2.2 人口特征
1.2.3 土地利用
1.2.4 基本公共服务
1.2.5 乡村集体经济发展
1.2.6 发展现状特征
第2章 大都市郊野空间治理的理论框架
2.1 治理与空间治理
2.1.2 空间治理:治理的空间转向
2.1.3 空间治理的类型与手段
2.2 大都市郊野价值再定位
2.2.2 大都市郊野价值再定位
2.3 大都市郊野空间治理目标与研究架构
2.3.1 大都市郊野空间治理目标
2.3.2 大都市郊野空间治理研究架构
第3章 大都市郊野“镇—村”空间更新规划
3.1 理论基础
3.1.2 乡村空间更新
3.2 研究区概况与评价方法
3.2.2 青浦区土地利用格局
3.2.3 数据来源与处理
3.2.4 评价方法
3.3 青浦区郊野多功能的空间特征
3.3.2 村域尺度多功能空间特征:以练塘镇为例
3.4 “镇—村”发展类型划分与空间更新规划
3.4.1 镇域发展类型划分
3.4.2 村庄发展类型划分
3.4.3 空间更新规划
3.5 政策与讨论
3.5.2 乡村更新与“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的冲突
3.5.3 乡村生活空间更新与安置模式
第4章 大都市郊野建设用地空间治理
4.1 理论框架:从“五量调控”到“5Q5E”评估方法
4.1.2 “5Q5E”评估方法
4.2 典型案例:青浦区建设用地利用“5Q5E”评估与空间治理方向
4.2.2 评价结果
4.2.3 重点区域的空间治理方向
4.3 存量空间治理: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
4.3.1 政策框架和实践进展
4.3.2 国内外经验借鉴
4.3.3 政策实施的具体问题
4.3.4 政策持续可能的风险预计
4.3.5 存量空间治理建议
第5章 大都市郊野公共服务空间治理
5.1 基本概念与研究进展
5.1.2 可达性与空间可达性
5.1.3 公共服务空间可达性相关研究进展
5.2 空间可达性评估方法
5.2.2 空间可达性评价方法
5.2.3 数据来源与空间数据库构建
5.3 青浦区教育服务空间可达性
5.3.2 基于距离分析的乡村教育服务空间可达性
5.3.3 基于两步移动搜寻法的乡村教育服务空间可达性
5.3.4 青浦区教育服务空间可达性特征
5.4 青浦区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
5.4.2 基于距离分析的乡村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
5.4.3 基于两步移动搜寻法的乡村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
5.4.4 青浦区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特征
5.5 青浦区养老服务空间可达性
5.5.2 基于距离分析的乡村养老服务空间可达性
5.5.3 基于两步移动搜寻法的乡村养老服务空间可达性
5.5.4 青浦区养老服务空间治理方向
5.6 公共服务空间治理与乡村空间更新
第6章 郊野公园型生态空间治理
6.1 郊野公园的由来与功能
6.1.2 郊野公园功能
6.1.3 上海郊野公园概况
6.2 典型案例
6.2.2 青西郊野公园:面向乡村多功能的空间更新
6.3 郊野公园的居民感知
6.3.1 原住村民对郊野公园的感知
6.3.2 城市居民对郊野公园的感知
6.4 效果评估与治理建议
6.4.2 治理建议
第7章 大都市郊野空间治理的乡村居民响应机制
7.1 乡村空间更新的居民响应理论
7.1.1 相关研究进展
7.1.2 “政策—家庭资源禀赋”的双层影响机理分析框架
7.1.3 政策预期效应对乡村居民意愿的影响机理
7.1.4 补偿标准对乡村居民意愿的影响机理
7.1.5 家庭资源禀赋对乡村居民意愿的影响机理
7.2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7.2.2 样本的基本特征
7.2.3 样本的宅基地特征
7.2.4 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
7.3 乡村空间更新的居民响应机制
7.3.2 预期效应对乡村居民意愿的影响
7.3.3 补偿标准对乡村居民意愿的影响
7.3.4 家庭资源禀赋对乡村居民意愿的影响
7.4 促进乡村居民参与空间治理的建议
参考文献
索引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
《大都市郊野空间治理的上海探索 - 谷晓坤》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
书签列表
×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