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备注
戏剧影视的“乡愁”文化研究——第十届长三角戏剧影视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 宫宝荣,厉震林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书签管理
我的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内容提要
浏览
10
扫码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2024-04-30 03:23:36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内容提要
序
在时光里重逢:留守者、漂泊者与返乡者的断裂隔膜——论影片《山河故人》
一、异质时空的乡愁与爱恨
二、漂泊者、留守者、还乡者的对抗与隔膜
三、文化矛盾的交叠与乡愁意象的营造
回不去的海上传奇——贾樟柯《海上传奇》的乡愁表达
从“在地记忆”到“跨国经验”:贾樟柯对“故乡”的叙述、记录与建构
一、私密的在地记忆:个人/怀旧/叙述
二、孤独的异乡纪事:他者/离乡/记录
三、普适的跨国经验:集体/乡愁/建构
四、贾樟柯电影的乡愁与其表达策略
浅谈影片《山河故人》中“剪不断”的家乡情
一、《山河故人》中叙事手法与叙事结构
二、小人物的身份象征与命运
三、《山河故人》中城乡、跨国文化之间的冲突
四、结语
山河不在,故人未还——论《山河故人》中漂泊者、回乡者、留守者等人物形象
一、人物特定的文化身份
二、文化隔膜下的流离失所
三、次要角色中的乡愁
四、结语
“现代性”语境下的影像叙事危机——兼论影视中“乡愁”话语的操用维度
引言
“现代性”宏大叙事的隐秘揭露
自由的夭折还是现代性的消费?
打破规则还是维持制度?
结语
阐述中国香港电影《阿飞正传》“阿飞—无脚鸟”意象美学研究
消失、离散与重写——“后九七”香港怀旧电影的乡愁表述
一、“后九七”时期:以消失对付消失
二、“围城”时期:离散中叙写乡愁
三、新怀旧时期:剥离与重嵌
四、结论
西化、固守、挣扎——《人在纽约》三种对抗“乡愁”的表演情绪
一、西化:“少数”的生存圭臬
二、固守:祛魅的世界观
三、挣扎:后殖民语境中的“文化焦虑”
四、结语
与孤独一同抵抗孤独——离散理论视阈下浅析李安作品中的青年漂泊者与归乡者形象建构(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为例)
一、狭义家庭秩序的被弃者
二、广义家庭文化的失落者
三、内心自我的矛盾者
怀旧乡愁:关锦鹏电影的“上海想象”——以《胭脂扣》《阮玲玉》《红玫瑰与白玫瑰》为例
一、历史寓言:超越模仿、戏仿的声光化电
二、想象的重塑:“集体回忆”与“民族国家”的对抗
三、身份寻根与体认:新语境下的“上海故事”
四、结语
“港味”乡愁:香港电影的现状及与内地融合性发展
一、从《明月几时有》到《僵尸》——“港味”之味
二、香港与内地电影发展的“共融”与“共荣”
三、总结
城市电影类型化叙事机制中的图式化人格原型——以“雅皮青年”为例
一、“图式化人格原型”认知心理
二、一种图式原型:北上广深与雅皮青年
三、图式化人格原型的主体特征
长恨此身非我有,孤魂漂泊为乡愁——论《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一、乡愁殆尽的回乡者
二、错把异乡当故乡的漂泊者
三、家园难寻的留守者
四、结语
论电影《乘风破浪》中乡愁乌托邦的建构
一、小镇空间:乡愁乌托邦的表达
二、时代镜像:怀旧符码书写集体记忆
三、港式情结:黑帮掠影映射文化认同
四、结语
怀旧情结的书写与文化记忆的表征——兼评电视剧《乔家大院》
一、电视剧中的怀旧情结
二、文化记忆中的身份建构
三、基于怀旧的文化消费
四、结语
期望与守望之间:变迁时代的异乡人
一、变迁时代的情感结构
二、空间与地方的二元张力
三、《巫山云雨》中的民族心理
大时代下的飘零人——以《军中乐园》中老张形象为例
一、身份认同的困境
二、无处安放的乡愁
三、身不由己的规训
追寻迷失的精神家园——张杨电影中的“漂泊者”形象解读
一、边缘的存在——延续生存希望
二、支离的安全——守护真挚情感
三、迷失的幸福——追寻精神家园
四、结语
后工业社会与乡愁:一种电影叙事的时代困境
一、后工业社会与电影
二、“后工业社会电影”中乡愁的表现
三、结语
“视点”下的工厂乡愁——从《钢的琴》到《八月》
一、地域的乡愁:荒诞的审美再造
二、时间的乡愁:平和的记忆旁观
三、为消逝招魂
四、结语
历史、阶层与文化乡愁——试读当代工人题材影像中的资本景观与生存状态
前言:废墟回望——大工厂文明解体与工人命运
资本寓言:后工业景观下的他者幽灵
文化乡愁:想象的怀旧与工人表演
代际断裂:子一代的缺席与背叛
结语
皮村戏剧中新工人的“新乡愁”现象探析
一、尴尬的境遇:家园的双重断裂
二、漂泊的内因:身份认同的缺失
三、结语
误入禁地:故乡神话的坍塌——论影片《内布拉斯加》
一、无法踏入的禁地——故乡
二、无法沟通的陌路人——故人
三、无法触碰的历史——故事
参考文献
社会转型下东北想象中的“游荡者”形象分析
一、无处归依的漂泊者
二、身份割裂的回乡者
三、心怀革命余温的留守者
四、结语
戏曲作品中的女性留守者形象初探
何人不起故园情——读解叶广芩剧中的故园与驿站
一、戏剧意象与戏剧叙事
二、集体深层意识的追寻
三、结语
异乡的凝望——浅谈昆剧《牧羊记·望乡》中的文化内涵与人物心理
一、独特意象:望乡台
二、多重内涵:地理之“乡”、情感之“乡”与精神之“乡”
三、复杂人格:叛与归之间的抉择
四、结语
试论乡愁文化的三个维度——以京剧《四郎探母》为例
一、“见母一面即刻还”——杨四郎的亲情乡愁
二、《探母》一唱,长辈就抹泪——华人华侨的文化乡愁
三、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现代社会的传统乡愁
羁旅·荣归·梦回——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漂泊意识
羁旅:“自况”下的漂泊状态
荣归:群体性的人生悲歌
梦回:家国同构下的悲剧内核
余论
《日出》中陈白露在剧本和舞台的人物漂泊性体现
一、剧本中的漂泊性——悲剧中的“复杂型”人物陈白露
二、舞台中的漂泊感——不同形象的陈白露人物定位
《台湾民报》剧作家青钊生平考
一、前行研究与问题意识
二、青钊剧作的概貌
三、青钊的生平
四、总结
从《三姊妹》到《樱桃园》——契诃夫戏剧中的故乡意象
一、“去莫斯科”的集体想象
二、樱桃园的落日余晖
三、知识分子的忧患观照
“日本以前美得像花一样”——铃木忠志戏剧中的家国情怀
一、延续内在动物性能量
二、能剧与歌舞伎的“再创造”
三、回归神圣
此心安处是吾乡——从《蝴蝶是自由的》看“漂泊者”、“留守者”与“归乡者”
一、绪论
二、“漂泊者”唐纳德
三、“归乡者”吉尔
四、“留守者”Mrs贝克
五、结语
无处安放的孤魂——《安魂曲》漂泊意识解读
爱尔兰小镇青年之死——《他口袋里的石头》的身份认同
一、爱尔兰戏剧母题:民族身份认同
二、文本形象分析
三、结束语
后记
版权信息
封面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
《戏剧影视的“乡愁”文化研究——第十届长三角戏剧影视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 宫宝荣,厉震林》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
书签列表
×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