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备注
艺术造城——城市公共艺术规划 - 胡哲;陈可欣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书签管理
我的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封面
浏览
7
扫码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2024-04-30 00:04:49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封面
版权信息
前言
0 绪论
0.1 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任务
0.2 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机遇与挑战
0.3 整体性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需求
1 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起源和发展
1.1 西方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实践的起源和发展
1.2 西方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思想流变
1.3 国内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发展历程
1.3.2 从城市雕塑到公共艺术(1985—2000年)
1.3.3 城市公共艺术的兴起(2000—2008年)
1.3.4 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兴起(2008年以来)
1.4 实践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 西方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1 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相关概念与内涵
2.1.1 城市公共艺术
2.1.2 规划
2.1.3 城市公共艺术规划
2.2 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历程
2.2.1 早期艺术家设计城市
2.2.2 中期城市规划与公共艺术的分离
2.2.3 近代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规划的融合
2.3 实践先行的美国当代城市公共艺术规划
2.3.1 区划的权威与变通
2.3.2 区划中的城市公共艺术规划
2.3.3 空间远景与规划行动相结合的工作框架
2.4 西方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启示
3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公共艺术规划
3.1 城市规划中引入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理论逻辑
3.1.2 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城市背景
3.2 城市规划中引入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实践需求
3.2.1 城市文化发展与规划价值观的回归
3.2.2 西方理论引介支撑实践升级
3.2.3 城市文化复兴背景下艺术问题的应对
3.2.4 城市规划中公共艺术内容的缺失
3.3 中国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定位
4 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工作框架与规划内容
4.1 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基本观念
4.1.2 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导向观
4.1.3 城市公共艺术的资源观
4.2 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任务及核心目标
4.2.2 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核心目标
4.3 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原则
4.3.2 以艺术远景为导向
4.3.3 以协商参与为保障
4.4 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工作框架
4.5 公共艺术规划的内容
4.5.2 城市层面
4.5.3 社区层面
4.6 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专项规划
4.6.1 历史遗产保护规划与城市更新
4.6.2 城市雕塑规划
4.6.3 城市公共艺术空间体系规划
4.6.4 城市公共艺术设施规划
4.6.5 城市色彩规划
4.6.6 城市公共艺术区规划
4.6.7 城市公共艺术活动规划
5 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现状调查
5.1 外部资源要素调查
5.1.2 历史文化背景
5.1.3 发展现状
5.1.4 周边环境要素
5.2 内部资源要素调查
5.2.1 艺术性要素
5.2.2 主体性要素
6 城市公共艺术空间规划
6.1 城市公共艺术空间体系规划
6.1.1 城市公共艺术空间的形态架构
6.1.2 城市公共艺术空间的整体意象
6.1.3 城市公共艺术空间的场所精神
6.2 面向空间实施的规划项目
6.2.1 城市局部公共艺术项目催化
6.2.2 面向多元主体的策略制定
7 城市公共艺术行动规划
7.1 组建规划团队
7.1.1 核心团队
7.1.2 咨询团队
7.2 规划的程序
7.2.1 前期准备阶段
7.2.2 城市公共艺术资源调查
7.2.3 城市公共艺术远景的构建
7.2.4 城市公共艺术规划方案的制定
7.2.5 规划的反馈与更新
7.3 规划成果表达
7.3.1 可理解的表达目标
7.3.2 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7.4 信息反馈
7.4.1 举行规划公示
7.4.2 开展社会调查
7.4.3 组织专家论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
《艺术造城——城市公共艺术规划 - 胡哲;陈可欣》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
书签列表
×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