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备注
民国人物传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书签管理
我的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战场失意 操场得意
浏览
1
扫码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2022-01-25 02:01:22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民国人物传(含张学良全传、汪精卫传、何应钦全传)
张学良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代序)
张学良全传(上册)
第一篇 从童年到少帅
家世及父亲张作霖
马车上出生的男孩儿
斥退蓝天蔚,兼任奉天省长成
与老师思想大相径庭
“冻死迎风站”的生母赵春桂
欲学医救人却遭父亲反对
郑家屯“小六子”无心插柳
初相会,于凤至让狂少年出丑
洞房花烛夜,称新娘为大姐
聆听张伯苓演讲:《中国前途之希望》
考进了讲武堂
剿匪获胜被晋升为陆军少将
抬着棺材督战的指挥官
中国第一支空军的创立者
与民国元老章太炎的忘年交
与孙中山合作倒直
在第二次奉直战争中
在北京大学演讲
孙中山绝笔——天下为公
率军赴沪,初识宋美龄小姐
宋庆龄回国赴国葬,途中赴沈谢汉卿
生平最苦恼的一仗
兵谏张作霖未遂
劝“皇帝”真正做个平民
与赵四小姐双双坠入爱河
面对惨案,感触颇深
与故宫博物院的“不解之缘”
战火频仍身不由己
劝父亲罢兵息争,以防日本异动
家仇:日军谋杀了父亲张作霖
家恨:日军谋害了10岁幼子张闾琪
危难之际显身手——少帅时代的开始
暗邀记者报道皇姑屯炸车真相
第二篇 东北向何处去
为统一,东北易帜
日酋吊丧,实为阻挠少帅归顺国民政府
废除东北大学拒收女生之规
致电蒋介石:东北改悬“青天白日”国旗
处决杨宇霆、常荫槐的内幕
哀婉郑鸣之无辜而逝
制造中国第一辆汽车
为发展民族工业尽力
赵四小姐走进帅府
撰祭文:悼念父帅遇难一周年
张恨水,“好一个天才善感的作家”
顾念落地亲情,为《台安县志》题序
主张尊孔,撰写《文庙碑记》
出兵入关,结束中原大战
误断军机——中东路事件内幕
修建葫芦岛海港
中国太平了,才会有高尔夫球运动
看洋冒险家怎样在中国人面前丢丑
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重体育
重教育,捐巨款办学
赈灾,救贫苦百姓于水深火热
繁荣东北经济,吸引华侨投资
兴安驻军移民,屯垦戍边
第三篇 与蒋介石联盟
蒋介石说:“得友如兄,死无憾矣!”
合影时,与蒋介石并坐前排最中间
调兵入关讨伐石友三
国恨:九一八事变爆发
九一八:安葬父灵无法实现
“不抵抗将军”的真相
莫须有罪名:“九一八之夜热恋胡蝶”
水果中的炸弹:警告“皇帝”勿卖国
锦州失守,撤兵关内成罪人
资助救国会,创建抗日义勇军
除汉奸,义杀堂弟张学成
资助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参赛奥运会
斥“小加抗战,应付舆论”,欣复胡汉民函
蒋介石问:惊涛骇浪中谁先下船
戒毒:为抗日雪耻
墨索里尼小姐的情谊
我见过墨索里尼几次
在巴黎接见旅行家潘德明
瞻仰巴黎公社社员墙
英德北欧考察之旅
归国,奉命“剿共”
柳亚子赠少帅诗
预言:世界大战是民族兴亡的总决算
主张“联共抗日救国”第一人
开男女混泳之先河
首创游泳横渡长江
立志收复失地,痛饮黄龙府
被逼无奈,忍痛处死“老师”
醒悟:“剿共”与抗日不能并存
第四篇 “西安事变”前后
探新路,秘密寻找共产党
毛泽东收到了少帅的信
送毛泽东之子出国
蒋介石放弃苏共,主动联系中共
秘密会晤中共代表李克农
于凤至从英国到西安探夫
张学良、周恩来的历史性会谈
平息《活路》事件
笔答徐用仪“为何不抗日?”
中共中央派刘鼎驻少帅代表
张学良和周恩来第二次会谈
共产国际不批准张学良加入共产党
与苏联大使的会晤
为抗日与杨虎城精诚合作
挫败特务阴谋,查抄西安省党部
“唯有抗击外敌,才能实现真正统一”
“除了你张汉卿,谁敢这样批评我!”
驯服烈马“盖西北”
苦谏无效,只剩一个办法——兵谏
骊山活捉蒋介石
致电宋美龄:“如欲来陕,尤所欢迎”
孔祥熙的软硬兼施
南京戏中有戏,蒋介石讨价还价
期盼中,周恩来到了西安
面对蒋氏的眼泪,少帅宁愿负荆请罪
于国家民族有利,有危险也在所不惜
慷慨激昂,告别宴上连摔三杯
恐节外生枝,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
汪精卫传
序言
第一章 清寒的青少年时代
一 清贫身世
二 从秀才到留学生
第二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
一 《民报》的重要撰稿人
二 出色的演说家
三 与陈璧君的结合
四 谋刺摄政王载沣
五 “国事共济会”与南北和议
六 二次革命中的汪精卫
第三章 政治上的小休时期
一 沉醉于异国风情
二 孙中山的少数信徒
第四章 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汪精卫
一 国共第一次合作
二 孙中山遗嘱的起草人
第五章 大革命时期软弱的左派
一 中山舰事件
二 软弱的左派
三 汪、陈联合宣言
四 武汉政府时期的表现
第六章 七一五分共的元凶
一 四一二政变
二 七一五分共
第七章 特别委员会的面面观
一 反共的顽固派
二 特别委员会的产生
三 特别委员会的余波
第八章 改组派的精神领袖
一 护党救国军的成立
二 中原大战
三 “扩大会议”的召开
四 改组派的精神领袖
第九章 “非常会议”时期汪、蒋的勾结
一 胡汉民在汤山作阶下囚
二 反蒋浪潮中的汪精卫
三 “非常会议”成立
四 汪、蒋勾结
第十章 汪蒋合作时期对日推行的妥协路线
一 汪精卫的“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方针
二 汪精卫与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停战协定
三 在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上被刺
四 西安事变
第十一章 抗日战争初期的两面人
一 叫嚷继续“根绝赤祸”
二 低调俱乐部
三 焦土政策的背后
第十二章 叛国投敌的酝酿
一 日本的侵华政策
二 董道宁、高宗武秘密赴日
三 重光堂密约
第十三章 叛国投敌的民族罪人
一 伺机逃出重庆
二 《艳电》的出笼
三 河内刺汪
四 投入敌人的怀抱
第十四章 汪伪国民党“六大”的召开
一 赴日谈判
二 与王克敏、梁鸿志的会谈
三 76号特工总部的建立
四 汪伪国民党“六大”的召开
第十五章 汪伪国民政府的成立
一 南京三巨奸会议
二“日华关系”密约的谈判
三 高、陶事件
四 青岛会议
五 汪伪国民政府粉墨登场
第十六章 汪精卫及其伪政权的倒行逆施
一 反共清乡
二 奴化教育
三 法西斯党化教育
四 东亚联盟运动
五 汪精卫汉奸理论的形成
第十七章 汉奸末日与汪精卫的死
一 汪精卫投敌前后二三事
二 汉奸的末日
三 汪精卫之死
四 汪坟被毁
附录
汪精卫年表
后 记
作者附言
张学良全传(下册)
第五篇 幽禁岁月
张治中一访张少帅
坦然面对判刑、特赦、“严加管束”
软禁始于孔祥熙公馆
雪窦山上的“要客”
身处幽禁,心系西北
救夫无望,于凤至情愿陪他坐牢
姐妹轮流上山陪伴少帅
王以哲将军之死
从师老举人,含泪会亲朋
婉言拒绝中航官兵之营救
与蒋经国初次会见
有惊无险,妙高台杀出女刺客
监视之下,只能与胞弟以笔来交谈
幽山静谷中,响起岳飞的《满江红》
触景生情,中秋夜酒后吐真言
防不测迁移黄山
认出少帅的东北汉子被“切断电源”
苏仙岭上,“修行,能否成仙”
秘密押解凤凰山
张治中二探张少帅
为抗战挥笔书信
解囊救人于危难之际
放逐西南龙岗山
患癌症,于凤至出国就医
红粉知己少帅之福
“特护”中割阑尾又逃过一劫
刘育乡的养鸡王
转址幽禁天门洞
忆往事:“好像是一场梦,演了一台戏。”
从不说谎——拒绝有条件的“自由”
蒋介石密令:立即将张学良秘密移解台湾
二二八事变中险遭毒手
“余生烽火后,唯一愿读书”
“辗转眠不得,枕上泪难干”
张治中三探张少帅
为《孤岛野火》写序之风波
回忆录被“相机运用”成“忏悔录”
“我认为:蒋夫人是我的知己”
奉蒋命撰写《杂忆随感漫录》
最后的会见:蒋介石召见张学良
蒋介石说:囚禁是“爱”
幽禁:花费的是自己的钱
刘乙光:相处25年的仇人恩人
于凤至:同意“离婚”有隐情
偕一荻探望沈鸿烈
红粉知己白首缔盟:少帅和赵四的婚礼
送给蒋介石的十六字挽联
九一八少帅行踪的见证
幽禁50年后的第一次记者采访
同蒋经国的交往
第六篇 夕阳时光
俞国华:“我不恨张学良”
疑云:“生活行动一向自由”
首次接见“敏感性”外人
隆重庆贺九秩寿
与杜重远妻女飞鸿
“三张一王就剩我了”
信仰虔诚的基督徒
对日本:“有话要说”
为大陆友人书信题诗
走出谜团:赴美探亲
“说故事的能手”
与美国友人伊雅格的情谊
告慰于凤至亡魂
“有些事不由我说”
偶尔露些历史真情
答“美国之音”记者问
面对毁誉:不在乎,也不计较
哈德逊河畔谈历史
吕正操赴美拜会少帅
“最喜欢的女人在美国”
“华美协进社”为张摆暖寿宴
“不要怕和共产党谈”
为《高崇民传》题写书名
为内江张大千纪念馆题字
农村姑娘与少帅的通信
一位日本友人的访问
心愿:确保台湾入版图、回故乡
“后会可期”——周恩来没有实现的愿望
“我能帮忙”—— 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
问瓦房店人民好
兵马俑吸引了“花花老人”
大陆电影代表团拜访张学良
“不看国剧就不算是中国人”
任东北大学名誉校长
哈工大名誉理事长
“爱国号”兰花送给江泽民主席
观“木牛流马”,促“三通”出资千万
接见大陆飞来的“白天鹅”
“东大”两届校长间隔65年会面
檀香山——颐养天年之地
心系家乡养鹿业
“我是张伯苓的私塾弟子”
礁岩塔公寓迎宾送朋
藏书手迹捐赠哥伦比亚大学
“口述历史等我死后公开”
他宣布:“我就是共产党”
生日感恩会上童稚般的笑容
20世纪最后一次生日
檀香山市长宣布:6月3日为“张学良日”
赵四小姐突然辞世
世纪老人与邓小平之子握手
思念亲人
将回大陆 ,李登辉突来找张谈话
返乡:爱国老人的遗憾
安详、平静地结束传奇一生
五湖四海的哀思悼念
张学良选定:2002年公开“口述历史”
后记
何应钦全传
第一章
穷乡僻壤山川秀 勤俭开明家业兴
入学从军 寒窗苦读
辛亥风云中归来 “二次革命”后东渡
婚姻权势 双结良缘
第二章
战场失意 操场得意
组团结社 趋赶时势
巧借民意 铲除政敌
善用政潮 扶摇直上
弄权斗法 只身逃亡
第三章
晋见孙中山 攀附蒋介石
顾问的小学生 黄埔的总教官
棉湖一战 名扬四方
惠州攻坚 大将得宠
第四章
四平八稳 左右逢源
“中山舰事件” 甘当幕后臂助
第五章
留守粤北 轻取闽浙
浙苏抢功 南京发难
金陵逼蒋 龙潭巧胜
忍气失权 诚心皈依
戴孝图功 助蒋统一
“围剿”红军 “福将”惨败
第六章
替中央入主华北 代少帅坐镇北平
重交涉轻抵抗 断送长城抗战
签订《塘沽协定》 陷入妥协深渊
逼走冯玉祥 杀害吉鸿昌
达成《何梅协定》 留下历史公案
助推“华北自治” 镇压学生运动
西安事变主战遭疑 救蒋脱险有功获奖
第七章
西北“善后” 川康“整军”
被迫抗日 边战边和
备战不周 军事溃败
何应钦升官 韩复榘丧命
主军政有功有弊 论抗战且战且退
第八章
皖南事变 豆萁相煎
参谋总长困惑矛盾 军需后勤黑暗腐败
远征军入缅苦战 史迪威擅权被逐
松山之役全歼日军 黔南事变敌撤而胜
坐镇昆明 准备反攻
芷江洽降 南京受降
垄断战果 联日“反共”
第九章
总管宠将争斗 权力怪圈调整
军参团内空论道 联合国里长见识
波谷底浮出 危难中受命
罔顾民族大义 释放头号战犯
临阵换马 组阁拒和
金陵春梦破 羊城旧侣疏
第十章
蛰居避祸 拓石问路
改造中失势 顾委里获宠
童子军还魂 老司令发威
“道德重整” 四处碰壁
“国民外交” 水月镜花
“反攻”惨败 “外交”雪崩
第十一章
忆当年勇 感旧主恩
不越雷池 拥戴新君
祝寿慰元老 颁勋抚将心
难舍幻想 空唱统一
推动岛内建设 寻求海外发展
针砭时弊 倡导文明
第十二章
贤内助患绝症 好丈夫侃长寿
黄昏寂寞路 思乡寥廓情
风云百年 丹青遗恨
后 记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
《民国人物传》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
书签列表
×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