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备注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书签管理
我的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结论 亚洲的多极性与唐代对外政策中的合宜性
浏览
6
扫码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2022-02-24 11:45:22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中译本序
致谢
导论
亚洲国际政治中的多极与相互依存
国际政治中的软实力
硬实力及其局限性
唐代战略思维的新视野:实用多元主义
第一章 与骑马民族共舞:唐、突厥和回鹘
骁勇善战的突厥人
李渊与东突厥
向可汗称臣
收买敌人为己所用
突厥对唐及其他割据势力立场的转变
为贿赂颉利而上演的一出外交大戏
从被动防御到战略进攻
太宗对突厥的战略战术
“天可汗”及其对突厥的融合政策
东突厥汗国的复国与最终覆灭
西突厥的兴起
争夺绿洲国家
攻灭高昌国
唐廷捍卫自身在西域的利益
回纥:令人恼怒而又不可或缺的搭档
借助回纥平定内乱
对回纥不得已的姑息
回鹘汗国的衰落
第二章 在朝鲜半岛再造往日的辉煌:唐与高句丽、新罗、百济、渤海国
唐朝战略思维中的朝鲜半岛事务
讨灭高句丽的计划
以失败告终的第一次高句丽之役
夭折的第二次高句丽之役
新罗拉拢唐朝的外交策略
变百济为唐军的前进基地
白江口海战
高句丽的最终覆灭
唐罗联盟的瓦解
唐与统一新罗
渤海国的兴起
唐与渤海国的摩擦
渤海国向辽东扩张
与唐修好并和平共处
第三章 后院养虎:唐与南诏
唐在云南的势力扩张
吐蕃和唐在云南的利益冲突
借助唐的力量一统云南
走向冲突
战争爆发
与唐和解
联手打击吐蕃
边境摩擦与和平共处之间
激烈的军事对抗
成都之役
由战转和
第四章 角逐西域,争夺高原:唐与吐蕃
与吐蕃联手降伏吐谷浑
六四○年的和亲
禄东赞摄政期间吐蕃的领土扩张
变青海为吐蕃的前哨基地
巩固唐对西域的统治
吐蕃在西域的反击
从缓和到和亲
再度反目成仇
重回谈判桌
赤岭会盟
尝试收复九曲地区
唐军全线反击
对吐蕃的领土要求让步
德宗与吐蕃修好
清水会盟
平凉劫盟
孤立吐蕃
外交和战争的双重手法
长庆会盟
唐朝重新控制河西地区
第五章 二马拉车:唐代对外关系的双重管理体系
朝见中的情报收集
唐中央官员搜集的异域情报
唐地方官员搜集的域外情报
所得信息的真实性
唐廷的决策
集体决策
常参决策
与皇帝非正式会见时做出的决策
门下省的政策审议
嗢没斯案例
乌介案例
唐地方官员在对外关系中的作用
外交往来中的协调人
对外事务的积极参与者
素质参差不齐的唐地方官员
唐廷与边将之间的利益冲突
吐蕃、南诏边境上的唐朝将领
唐将与党项
唐将与回纥
第六章 在变化的世界中制定合宜的政策:唐代外交和对外政策思想
古代的中国中心性
早期外交思想
德与义:两个互补的概念
了解外部世界
汉代朝廷中的鸽派、鹰派和中间派
高祖对“宜”的追求
太宗采取攻势
魏征的外交“供求”论
羁縻政策
百姓福祉是治国之本
“德”“义”意味着“功效”“合宜”
由从善如流到我行我素的君主
太宗与高句丽
从谥号看唐人对太宗治绩的评价
高宗时期的战略再定位:从东北到西北
从遏制到谈判:武则天对吐蕃政策的演变
运用建设性模糊策略
狄仁杰的战略:消极军事反应、积极巩固防务
玄宗的“吞四夷之志”
反战的声音
玄宗战略中的软实力
肃宗、德宗借外力平定内乱
接受“不常之势”为对外关系的常态
陆贽对世界“三种格局”的分析
杜佑的安边策与华夷观
白居易的生存权论与和解论
维州事件和李德裕处理对外问题方法的转变
文化:一个没落帝国的外交手段
结论 亚洲的多极性与唐代对外政策中的合宜性
参考文献
当代研究论著
译后记
出版后记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
书签列表
×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