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备注
固定收益证券与衍生品:原理与应用-陈松男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书签管理
我的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第三篇 债券风险、评价与信用评级篇
浏览
5
扫码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2022-02-18 20:10:18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赞誉
总序
序言
第一篇 国内与国际债券市场篇
第1章 债券市场概念
1.2 债券的种类与特征
1.3 外国债券与外币债券
1.4 投资外币计价国际债券的风险与优点
1.5 发行人发行债券的一般审查程序
1.6 国内外交易所的一般款项交割流程
1.7 债券应计利息的计算
1.8 国际主要债券市场
第2章 离岸债券市场与国际债券市场
2.2 国际债券市场的结构
2.3 离岸债券市场的交易规范与清算制度
2.4 债券的计息期
2.5 预扣利息所得税
2.6 二级离岸债券市场
2.7 国内与离岸债券二级市场的联系
2.8 结论
第二篇 利率期限结构篇
第3章 利率期限结构的实务意义与建构
3.2 建立利率期限结构的重要性:实务意义
3.3 零息债券利率期限结构的建立
3.4 公司债利率期限结构
3.5 远期利率的计算
3.6 结论
第4章 人民币利率与美元Libor利率期限结构的建立
4.2 人民币到期收益率曲线的计算
4.3 美元Libor利率曲线
4.4 建构到期收益率曲线的Matlab程序代码
4.5 结论
第5章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5.1 市场期望论
5.2 流动性偏好理论
5.3 市场区隔论
5.4 经济循环与未来通货膨胀对利率期限结构及价格的影响
5.5 利率期限结构的补充要点
5.6 结论
第三篇 债券风险、评价与信用评级篇
第6章 债券的投资风险与评价
6.2 债券投资的风险
6.3 债券的评价:评价日与利息支付日相同
6.4 在非利息支付日的债券评价
6.5 可赎回债券的评价
6.6 债券价格与债券应得收益率的关系
6.7 应得收益率与债券利率对债券价格的影响
6.8 债券价格与到期日的关系
6.9 债券的通货膨胀风险与规避策略
6.10 结论
第7章 债券应得收益率的决定与经济意义
7.1 债券收益率的不同评估方法
7.2 税后债券到期收益率的计算
7.3 债券总收益率的组成部分与计算
7.4 债券应得收益率的经济意义
7.5 结论
第8章 债券信用等级的评级与倒闭预测模型
8.2 债券信用质量等级的评鉴方法
8.3 倒闭预测模型
8.4 CAPM的Beta是否可解释信用风险
8.5 结论
附录8A 国内信用评级与内涵
附录8B 区别分析:以财务比率衡量信用风险
第9章 预测财务不健全公司的区别模型与默顿及KMV模型:中国台湾公司实证分析
9.2 区别模型验证的准确度
9.3 默顿与KMV信用违约概率的预测模型
9.4 结论
第四篇 利率敏感度分析与债券利率风险免疫篇
第10章 债券价格的利率敏感度分析:久期与凸性风险
10.2 债券价格敏感度的衡量
10.3 麦考利久期
10.4 Fisher-Weil久期
10.5 修正后的久期
10.6 修正后的久期(D)与麦考利久期Dm的关系
10.7 债券的凸性风险与特性
10.8 债券投资组合的久期与凸性风险
10.9 可赎回债券的久期与凸性
10.10 久期的相关性质
10.11 结论
第11章 利率风险免疫策略与债券组合管理
11.2 利率风险免疫策略的意义
11.3 以债券投资收入为目的的利率风险免疫
11.4 应付未来负债偿还或应达到目标金额的利率风险免疫
11.5 现金配对免疫策略
11.6 利率风险免疫策略
11.7 条件免疫法
11.8 积极性的债券投资管理策略
11.9 结论
第五篇 可转换公司债篇
第12章 可转换公司债的价格行为与评价
12.2 可转换债券的价格行为
12.3 传统评价方法
12.4 可转换债券的基本评价
12.5 可转换债券评价对债券利息的处理
12.6 可转换债券评价对股息的处理
12.7 可转换债券评价与赎回权
12.8 CB价格与回售条款
12.9 CB价格与重设转换价格条款
12.10 CB价格与平均价格条款
12.11 结论
第13章 可转换公司债套利及对冲策略
13.2 长期投资与资产配置策略
13.3 Delta对冲套利
13.4 股价前景与CB交易策略
13.5 可转债的一般套利
13.6 结论
第14章 可转换公司债资产互换
14.2 资产互换的风险
14.3 资产互换重要条款范例
14.4 资产互换的过程
14.5 结论
第六篇 利率互换篇
第15章 利率互换与远期利率协议
15.2 利率互换的定义
15.3 互换利率的评价
15.4 互换率的意义与决定
15.5 远期利率协议
15.6 利率互换与远期利率协议的关系
15.7 利率互换的另一拆解
15.8 结论
第16章 利率互换与外汇互换的国际套利策略
16.2 对换率与换汇的基本认识
16.3 换汇或利率互换的基本程序
16.4 4种常见的换汇(换率)与换汇净值的决定
16.5 换汇利率与公司债券利率的关系
16.6 换汇与换率市场的相关事项
16.7 互换期权
16.8 结论
第17章 以换率与换汇降低债券融资成本
17.2 换汇与换率的相对利益
17.3 促成换汇(换率)的经济理由:国际金融市场的不完全因素
17.4 利用换汇及换率寻求最低融资成本的案例
17.5 结论
第18章 固定期限互换与互换期权
18.2 固定期限互换合约
18.3 利率互换期权
18.4 结论
第七篇 利率二叉树债券评价篇
第19章 BDT利率二叉树模型
19.2 决定即期利率
19.3 利率二叉树模型的建构
19.4 结论
第20章 纯债券、可赎回与可回售债券的评价:二叉树模型的应用
20.2 纯债券的评价
20.3 可赎回债券的评价
20.4 有回售权债券的评价
20.5 有效久期及有效凸性风险
20.6 利率二叉树建构的计算机程序:Quick Basic
20.7 结论
第八篇 利率期权与利率风险对冲篇
第21章 利率期权与利率风险的规避
21.2 利率看涨期权
21.3 利率看跌期权
21.4 利率风险的规避
21.5 利率看跌/看涨期权平价关系
21.6 欧式利率期权的评价
21.7 结论
第22章 利率上下限期权
22.2 上限期权的特征、现金流量及最高有效利率
22.3 下限期权的特征、现金流量及最低有效利率
22.4 上下限期权平价关系
22.5 利率上下限期权评价
22.6 结论
第九篇 短期利率期货篇
第23章 短期利率期货的特征、损益与规避利率风险策略
23.2 经济效益
23.3 票据期货的特征及损益结算
23.4 买进利率期货:锁住投资收益率
23.5 出售利率期货:锁住未来的借款利率
23.6 缩短票据的到期日
23.7 延长票据的到期日
23.8 合成利率票据
23.9 多期对冲——系列策略
23.10 多期对冲——堆集策略
23.11 作为利率互换的工具
23.12 结论
第24章 短期利率期货的套利策略
24.2 以商业票据进行套利
24.3 以利率互换进行套利
24.4 价差交易
24.5 结论
第25章 离岸美元利率期货与利率风险的规避
25.2 离岸美元TD期货市场
25.3 离岸美元期货的隐含远期利率
25.4 FRA及隐含远期利率风险的规避
25.5 结论
第十篇 利率结构式产品篇
第26章 抵押担保债权凭证
26.2 常见信用衍生商品的介绍
26.3 抵押担保债权凭证
26.4 传统型抵押担保债权凭证对参与者的影响
26.5 合成型抵押担保债权凭证架构分析
26.6 信用增强的方式
第27章 玉山银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
27.2 产品个案条款
27.3 商品的票面利率与发行价格
27.4 资产池的相关内容
27.5 数值分析结果
27.6 结论
第28章 价差型保本票据
28.2 设计与操作概念
28.3 票据的特性
28.4 价差型保本票据商品实例
28.5 结论
第29章 逆浮动Libor利率挂钩债券
29.2 产品的特色与优点
29.3 计息方式分析
第30章 美元区间保本票据
30.2 产品介绍
30.3 产品重要特征
30.4 产品的收益与风险
30.5 产品拆解
30.6 投资人收益分析
30.7 发行商对冲策略
第31章 固定期限利率互换利差挂钩债券
31.2 各种不同情况下的收益率
31.3 投资人面临的风险
31.4 发行商的策略分析
31.5 投资人的投资策略分析
第32章 可赎回雪球型结构债券
32.2 产品介绍
32.3 产品收益分析
32.4 投资人的风险
32.5 发行者对冲策略
32.6 结论
第33章 逆浮动利率挂钩式债券
33.2 产品风险分析
33.3 产品特色解析
33.4 计息分析
33.5 收益分析
33.6 收益率情境分析
第34章 每日利率区间型挂钩式债券
34.2 计息方式
34.3 发行银行的风险
34.4 发行银行的对冲方法
34.5 投资人收益情境分析
34.6 结论
第35章 “金葵花”中国行业领袖港币理财计划
35.2 产品重要特征
35.3 产品特色分析
35.4 到期收益分析
35.5 投资人风险分析
第36章 美元日进斗金:汇率挂钩债券
36.2 产品展示表
36.3 产品特色
36.4 发行情境分析
36.5 收益情境分析
36.6 产品拆解
36.7 投资人风险分析
36.8 发行商风险分析
36.9 结论
参考文献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
《固定收益证券与衍生品:原理与应用-陈松男》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
书签列表
×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