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备注
刑法总论精释(上) - 陈兴良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书签管理
我的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二、刑法的失效时间
浏览
3
扫码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2024-04-30 05:27:59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封面
版权信息
第一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三版序
第一章 刑法概说
第一节 犯罪
二、犯罪的本质
三、犯罪的分类
第二节 刑罚
二、刑罚权
三、刑罚功能
四、刑罚和保安处分的关系
第三节 刑法
二、刑法的演变
三、刑法的性质
四、刑法的任务
五、刑法的机能
第四节 刑法学
一、刑法学思维的独特性
二、刑法学和其他部门法学之间的关系
三、刑法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 刑法基本原则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
一、罪刑法定的历史沿革
二、罪刑法定的本土历程
三、罪刑法定的思想渊源
四、罪刑法定的基本内容
五、罪刑法定的司法适用
第二节 罪刑平等原则
二、罪刑平等的内容
第三节 罪刑均衡原则
二、罪刑均衡的理论内涵
三、罪刑均衡的具体适用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刑法空间效力的一般原则
二、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
三、国际司法合作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一、刑法的生效时间
二、刑法的失效时间
三、刑法的溯及力
四、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适用
五、有权解释的时间效力
六、存在中间法时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适用
第四章 犯罪论体系
第一节 犯罪论体系的比较研究
一、犯罪论体系的形成
二、苏俄犯罪构成理论的反思
三、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的借鉴
第二节 犯罪论体系的法理考察
一、主观与客观
二、事实与价值
三、形式与实质
第三节 犯罪论体系的法律分析
一、犯罪论体系的立法分析
二、犯罪论体系的司法分析
第四节 犯罪论体系的适用原则
一、客观判断先于主观判断
二、形式判断先于实质判断
三、定型判断先于个别判断
第五章 该当性
第一节 构成要件该当性概述
一、构成要件的概念
二、构成要件的性质
三、构成要件的机能
四、构成要件的分类
第二节 主体
二、主体的类型
三、身份犯
四、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
第三节 行为
二、行为的理论
三、行为的构造
四、行为的形式之一:作为
五、行为的形式之二:不作为
六、行为的形式之三:持有
第四节 客体
二、客体的类型
三、客体的认定
第五节 结果
二、结果的界定
三、结果的类型
第六节 因果关系
二、事实因果关系
三、法律因果关系
四、因果关系的认定
五、结论
第七节 客观的附随情状
一、犯罪的时间
二、犯罪的地点
第六章 违法性
第一节 违法性的概念
二、违法性的要素
第二节 违法性的本质
二、主观的违法与客观的违法
三、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
第三节 违法性的程度
二、违法性的程度——犯罪的定量因素
第四节 违法性的阻却
二、违法阻却事由的种类
第五节 违法阻却事由之一: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条件
二、无限防卫权
第六节 违法阻却事由之二:紧急避险
一、紧急避险的条件
二、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第七节 违法阻却事由之三: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
二、业务正当行为
三、自助行为
四、被害人承诺的行为
五、安乐死
第七章 有责性
第一节 有责性概述
二、责任的本质:从心理责任论到规范责任论
三、行为责任、性格责任与人格责任
第二节 责任形式之一:故意责任
二、故意的种类
三、故意的认定
四、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第三节 责任形式之二:过失责任
二、过失的种类
三、监督过失与管理过失
四、过失向故意的转化
第四节 责任形式的其他问题:犯罪的目的和动机
二、犯罪动机
第五节 责任形式的欠缺:无罪过事件
二、意外事件
三、不可抗力
第六节 责任阻却事由之一:责任无能力
一、责任能力概说
二、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与责任无能力
三、刑事责任年龄
四、精神障碍
五、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
六、醉酒人
第七节 责任阻却事由之二:欠缺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
一、违法性认识不要说的问题所在
二、严格故意说的问题所在
三、限制故意说的放弃和责任说的倡导
第八节 责任阻却事由之三:期待不可能
一、概念
二、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
三、期待可能性在责任论中的地位
四、期待可能性在四要件的犯罪构成体系中无处栖身
第八章 未完成罪
第一节 未完成罪概述
二、未完成罪与故意犯罪的阶段
三、未完成罪的范围
第二节 预备犯
二、预备犯的处罚
第三节 未遂犯
二、未遂犯的成立范围
三、未遂犯的特征
四、未遂犯的类型
五、未遂犯的处罚
第四节 中止犯
二、犯罪中止的法律性质
三、中止犯的成立条件
四、中止犯的处罚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
《刑法总论精释(上) - 陈兴良》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
书签列表
×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