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备注
电视摄像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书签管理
我的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第五节 跟摄 (跟镜头)
浏览
2
扫码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2022-01-25 02:53:24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版权页
再版序
目录
第一章 电视画面:电视摄像的呈现形式
第一节 电视摄像机与电视画面
一、摄像机的组成与分类
二、摄像机的技术特点
三、电视画面及其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特性
一、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
1.屏幕显示
2.平面造型
3.框架结构
4.开放式构图和封闭式构图
二、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
1.单向性
2.连续性
3.同时性
第三节 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一、表现具象
二、表现运动
三、运动表现
第四节 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
第二章 造型元素:电视画面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 电视景别
一、 远景
二、 全景
三、 中景
四、 近景
五、 特写
六、电视景别的作用
1.景别的变化带来视点的变化
2.通过景别的变化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
3.使被摄主体的范围变化指向性更加明确
第二节 拍摄角度
一、摄像高度
1. 平角度画面(平摄)
2.俯角度画面(俯摄)
3.仰角度画面(仰摄)
二、摄像方向
1.正面方向拍摄
2. 侧面方向拍摄
3. 背面方向拍摄
三、客观性角度和主观性角度
第三节 运动表现
一、被摄主体的运动
二、摄像机的运动
三、综合运动
第四节 电视构图
一、画面构图概说
1.动态性
2.时限性
3.多视点
4.固定性和一次性
5.整体性与系统性
二、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
1.光线
2.色彩
3.影调
4.线条
三、电视画面的结构成分
1.主体
2.陪体
3.前景
4.后景
5.环境
四、构图形式
1.静态构图
2.动态构图
3.单构图
4.多构图
5.水平线构图
6.垂直线构图
7.斜线构图
8.曲线构图
9.黄金分割式构图
10.九宫格式构图
第三章 固定画面:静态表现手段
第一节 固定画面的概念及特点
1.画面框架静止不动,画面外部运动因素消失
2.视点稳定,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的视觉体验和视觉要求
第二节 固定画面的功用及局限
一、固定画面的功用
2.突出表现静态人物
3.客观地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
4.利用框架因素突出和强化动感
5.在造型上有绘画和图片效果,与运动画面相比更富有静态造型之美和审美体验
6.其稳定视点和静止框架等特点便于通过静态造型引发趋向于“静”的视觉体验和心理反应
7.与运动画面相比较少主观因素,镜头表现出一定的客观性,较少运动摄像所带来的指向性
8.与运动画面相比较表现出不同的时间感
二、固定画面的局限
2.在一个镜头中构图难以发生结构性变化
3.难以很好地表现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较大的被摄主体
4.难以表现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场景
5.难以像运动画面那样完整全面地记录和再现一段真实的生活流程
第三节 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
1.注意捕捉动感因素,增强画面内部活力
2.注意纵向空间和纵深方向上的调度和表现
3.注意固定画面的拍摄与组接镜头内在的连贯性
4.注意构图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5.拍摄中“稳”字当头
第四章 运动摄像:动态表现手段
第一节 推摄 (推镜头)
一、推镜头的特征
1.形成视点连续向前运动的视觉效果
2.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
3.画面中被摄主体由小变大,周围环境由大变小
二、推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2.突出细节,突出重要情节因素
3.介绍整体与局部、环境与人物的关系
4.在一个镜头中景别不断发生变化
5.推进速度的快慢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产生外化的情绪力量
6.可以通过突出某重要戏剧元素表现特定的主题和含义
7.加强或减弱运动主体的动感
三、推镜头拍摄应注意的问题
2.重点是落幅
3.推进过程中画面构图应始终将主体保持在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
4.推进速度与画面内的情绪和节奏一致
5.移动机位的推镜头中,画面焦点随机位与被摄主体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节 拉摄(拉镜头)
一、拉镜头的特征
1.视点后移
2.画面中被摄主体由大变小,周围环境由小变大
3.景别由小向大连续变化
二、拉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2.使画面构图形成多结构变化
3.造成对比、反衬或比喻等效果
4.调动观众对整体形象逐渐出现直至完整的想象和猜测
5.保持画面表现时空的完整和连贯
6.发挥感情上的余韵,营造微妙的感情色彩
7.作为结束性和结论性镜头
8.充当转场镜头
三、拉镜头的拍摄与要求
第三节 摇摄(摇镜头)
一、摇镜头的特点
1.造成如人转动头部环顾四周或将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视觉效果
2.完整的摇镜头包括起幅、摇动、落幅三个相互贯连的部分
3.一个摇镜头从起幅到落幅的运动过程会迫使观众不断调整自己的视觉注意力
二、摇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2.通过小景别画面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
3.介绍、交代同一场景中两个物体的内在联系
4.将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主体连接起来表示某种暗喻、对比、并列、因果关系
5.用间歇摇揭示画面主体的内在联系
6.利用甩镜头赋予画面爆发力
7.用追摇表现运动主体的动势、动态、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
8.逐个呈现,形成积累效果
9.制造悬念,在一个镜头内造成视觉注意力的起伏
10.表现主观性镜头
11.利用倾斜摇、旋转摇表现特定情绪和气氛
12.巧妙地转场
三、摇镜头的拍摄要求
2.速度与画面内的情绪相对应
3.整个摇动过程完整与和谐
第四节 移摄(移动镜头)
一、移动摄像的特征
1.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
2.直接调动观众生活中的运动视觉感受
3.表现完整而连贯的画面空间
二、移动镜头的作用和表现力
2.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的复杂场景,造型效果气势恢宏
3.表现主观倾向,通过主观色彩强烈的镜头表现自然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4.摆脱定点拍摄,形成多样化的视点,表现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
三、移动镜头的拍摄要求
第五节 跟摄 (跟镜头)
一、跟镜头的造型特点
二、跟镜头的作用
2.形成运动主体不变、人物背景变化的造型效果,通过人物引出环境
3.背跟镜头可以表现同入此境同生此感的主观感受
4.其跟随记录的表现方式在纪实和新闻节目的拍摄中有着重要的纪实性意义
三、跟镜头拍摄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节 升降拍摄(升降镜头)
一、升降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
1.升降运动带来了画面视域的扩展和收缩
2.升降镜头视点的连续变化形成了多角度、多方位的多构图效果
二、升降镜头的功能和表现力
2.有利于表现纵深空间中的点面关系
3.展现事件或场面的规模、气势和氛围
4.实现一个镜头内影像内容的转换与调度
5.表现画面内容中感情状态的变化
第七节 综合运动摄像(综合运动镜头)
一、综合运动镜头的作用和表现力
2.充当形成电视画面造型形式美的有力手段
3.有利于再现现实生活的流程
4.有利于通过画面结构的多元性形成表意上的多义性
二、综合运动镜头的拍摄
第五章 光学造型:光学表现手段
第一节 镜头的光学特性
一、焦距
二、视场角
三、相对孔径与光圈系数
第二节 长焦距镜头(窄角镜头)
一、长焦距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
1.视角窄
2.景深小
3.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小
4.现实的纵向空间被压缩
5.具有“望远”的效果
6.在表现运动主体时,对横向运动表现动感强,对纵向运动表现动感弱
二、长焦距镜头的运用
2.利用长焦距镜头远距离拍摄小景别画面的造型特点,跨越复杂空间拍摄和表现不易接近或无法接近的人物和场
3.表现人物的面部特写
4.利用长焦距镜头压缩纵向空间的特点,拉近纵向景物之间的距离,使画面形象饱满,烘托环境气
5.利用长焦距镜头景深范围小的特点,通过调整镜头焦点形成画面形象的转换,完成同角度、不同景物或不同景别的场面调
6.创造虚焦点画面
7.创造人眼不常见到的景象,形成诗意画面
三、长焦距镜头拍摄应注意的问题
2.保持摄像机的稳定
第三节 广角镜头 (短焦距镜头)
一、广角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
1.视角宽
2.景深大
3.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大
4.有镜像畸变现象
5.表现运动对象时有两个重要特征
6.肩扛拍摄时画面易于平稳清晰
二、广角镜头的功用
2.展现画面主体及其所处的环境
3.多层次表现被摄物,增加画面的容量和信息量
4.近距离接近被摄对象,完成抢拍和偷拍
5.形成某种特殊的表现意义
6.在移动摄像中保持画面的稳定
三、广角镜头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
2.广角镜头的曲像和形变问题
第四节 变焦距镜头
一、变焦距镜头造型表现上的优势和不足
2.变焦距镜头在画面造型表现上的不足和局限
二、变焦距推拉镜头与移动机位推拉镜头的异同
三、变焦距镜头的功用
2.追随运动中的被摄主体,保持画面景别的相对稳定
3.在运动摄像中便于调整画面构图,选择最佳景物,突出视觉重点
4.有助于实现被摄对象处于焦点之外的拍摄
5.变焦距急推急拉镜头可以产生某种特定的节奏变化
6.变焦距镜头的推拉与其他运动摄像方式相结合可使画面内部的蒙太奇更为丰富
四、变焦距镜头拍摄应注意的问题
2.拍摄推拉镜头时画面的起幅和落幅要果断
3.不动机位对同一物体单一方向的变焦距推或拉最好跨一级景别
第五节 特殊效果镜简介
1.柔光镜
2.星光镜
3.彩虹镜
4.雾镜
5.多棱镜
6.双焦点镜
7.晕化镜
8.渐变滤光镜
9.近摄镜
10.偏振镜
第六章 光色造型:光色表现手段
第一节 电视用光概述
一、电视用光的特点
1.时间方面
2.空间方面
3.造型方面
二、光线与造型
1.光的基本特性
2.光线的性质
3.光线的方向
4.造型光的分类
5.电视用光的造型作用
三、不同类型节目对光线的不同要求
1.新闻纪实类节目
2.文艺类节目
第二节 自然光的画面表现
一、自然光简析
1.黎明与黄昏
2.早晨与傍晚
3.上午与下午
4.中午
二、室内自然光拍摄
1.直接拍摄
2.补光拍摄
3.混合光拍摄
三、户外几种特殊天气下的光线表现
1.雪天
2.阴天
3.雨天
4.雾天
四、户外几种大场面的光线选择和表现
1.江、河、湖、海
2.沙漠、丘陵、草原、黄土高原
五、日出日落的拍摄
1.色温的控制
2.曝光量的控制
3.镜头运动的控制
4.拍摄时间的控制
六、景物亮度间距大时的光线处理
第三节 人工光的画面表现
一、人工光简析
1.散光灯
2.聚光灯
3.便携式电瓶灯和电池灯
二、室外人工光的运用
1.修饰、改善和调整画面中局部自然光效
2.调整景物亮度间距,平衡和调整被摄体的亮度范围
3.模拟某些自然光效,以达到一定的技术要求和艺术效果
三、室内场景的人工光处理
1.确定主光光位
2.利用人工布光创造空间感
四、室内人物光线处理
2.不同景别的人物光线处理
3.动态人物照明
五、室外夜景拍摄
2.布光注意事项
3.拍摄注意事项
4.照明处理方法
第四节 色彩的感情倾向与画面表现
一、色彩的感情倾向
1.红色
2.绿色
3.蓝色
4.黄色
5.黑色
6.白色
二、色彩的画面表现
1.色彩基调的形成
2.画面的色彩构图
第七章 电视场面调度:人物与机位的调度
第一节 电视场面调度
一、电视场面调度的特点
1.引导观众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和不同视野观看画面中的形象和内容
2.面向广阔的现实生活
3.丰富人物调度的内容
4.具有极大的强制性
二、电视场面调度的作用
1.丰富画面语言和造型形式,增强电视画面的概括力和艺术表现力
2.渲染环境气氛,创造特定的情境和艺术效果
3.形成一系列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画面,发挥镜头叙事和传播信息的功能
4.有助于把控节目的节奏,形成画面的节奏变化
5.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活动
6.有助于形成长镜头纪实性拍摄
7.有助于在现代大型运动会、综艺晚会及演播室节目的转播制作过程中实现全方位、全动态、多视角的记录和表
第二节 电视场面调度例说
一、轴线问题
1.人物静态交流的轴线处理
2.人物运动时的轴线处理
3.如何解决“越轴”问题
二、三角形原理
第八章 电视摄像师:技术、艺术、合作意识
第一节 电视摄像的类型与拍摄方式
一、纪实类摄像与艺术类摄像
二、ESP拍摄方式、EFP拍摄方式与ENG拍摄方式
第二节 电视摄像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一、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全面的艺术素养
二、现场的应变能力和即兴的创作能力
三、能动的编导思维和超前的剪辑观念
四、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度的敬业精神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
《电视摄像》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
书签列表
×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