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备注
中国美学通史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书签管理
我的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第一节 法界圆融
浏览
5
扫码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2022-01-24 19:33:52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美学通史 第一卷 先秦卷
总序
导言
第一章 春秋之前的意义世界
第二章 《老子》美学
第一节 “象”与“兴”:华夏美学的人文源头
第三章 孔子的美学思想
第三节 《诗》:名物与风情
第四章 思孟学派的美学思想
第五节 “文”的蜕变
第五章 庄子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老子概说
第六章 《易传》的美学思想
第三节 生命之道
第七章 战国末期的美学
第五节 审美心胸
参考书目
总序
序言
第一节 孔子概说
第一章 大一统意识的萌生:《韩非子》与《吕氏春秋》
第二章 身体的审美场域
第三章 秦汉易学中的美学思想
第四章 《礼记•乐记》的美学思想
第六节 “仁”与天道信仰
第五章 汉代《诗经》学的美学内涵
第一节 战国时代的社会与文化状况
第六章 苞括宇宙:西汉中前期的美学思想
第七章 儒家美学的确立:从扬雄到王充
第八章 因文见道:东汉中后期的美学思想
参考文献
总序
第五章 庄子的美学思想
第二章 何晏与王弼的美学贡献
第二节 处物不伤
第三章 阮籍、嵇康的美学思想
第四章 西晋美学思想
第五节 “游”与“逸”:道家的大人境界
第五章 东晋多元学术话语中的美学观念
第六章 陶渊明的自然美学观与生命美学观
第一节 《易传》概说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美学通史 第四卷 隋唐五代卷
导言
第七章 战国末期的美学
第一章 道教与美学
第二节 荀子论人性与礼的功能
第二章 禅宗与美学
第四节 稷下学派的“精气”与“虚静”观念
第三章 华严宗与美学
参考书目
第四章 诗歌美学
中国美学通史 第二卷 汉代卷
总序
第五章 绘画美学
第一节 秦汉美学分期的说明
第六章 书法美学
第七章 音乐美学
第一章 大一统意识的萌生:《韩非子》与《吕氏春秋》
第一节 战国末期的思想背景:邹衍与荀子
第八章 园林美学
第九章 休闲文化与审美
主要参考文献
总序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宋代经世致用的美学观念
第四节 枚乘《七发》的审美策略
第三章 苏轼及其文人集团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序秩理数:感应比类的结构
第四章 朱熹、陆九渊暨理学家的美学思想
第三节 俯仰往复的时空观
第六章 宋元时期诗词曲论中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情感与音乐的本源
第七章 宋代的休闲文化与美学
第三节 音乐与文明世界
参考文献
索引
中国美学通史 第六卷 明代卷
总序
第二章 明代美学开端(下):意与形
第三章 王阳明的美学思想
第四章 徐渭的美学思想
第六章 汤显祖的美学思想
第七章 儒家美学的确立:从扬雄到王充
第八章 袁宏道的美学思想
第九章 晚明美学新趋向:化雅入俗
索引
导言
第二章 叶燮的美学思想
第三章 李渔李渔的戏剧美学
第四章 金圣叹金圣叹与清代小说美学
第五章 清代前期的诗歌流派与纪昀的诗歌评点
第四节 曹丕与《典论•论文》
第六章 石涛及清代绘画美学
索引
第七章 明清之际的园林美学
总序
第八章 《溪山琴况》的美学思想
第一章 汉魏士人主体意识的变化
第一节 东汉政治内乱与士人信念矛盾
第九章 清代的书法美学
第三节 生命意识觉醒和生命安顿方式探寻
第十章 刘熙载刘熙载的艺术哲学
第一节 何晏兼综儒道与当时的审美思潮
主要参考文献
总序
导论:中国美学的现代进程
第一章 中国美学的内部变革
第三章 阮籍、嵇康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阮籍、嵇康的思想意趣
第二章 西方美学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章 王国维的美学
第四章 蔡元培的美学
第四章 西晋美学思想
第一节 西晋士风与尚美风潮
第五章 鲁迅的美学
第六章 朱光潜的美学
第四节 西晋美学风尚的主流与别支
第五章 东晋多元学术话语中的美学观念
第一节 东晋清谈的实用目的和审美转向
第七章 宗白华的美学
第三节 玄言诗和佛理诗的别材与别趣
第八章 冯友兰的美学
第五节 张湛《列子注》中的及时行乐观念
第九章 中国美学的回归
第一节 大隐于酒的生命安顿方式
第十章 丰子恺的美学
第三节 形影神论和委任自然的生命美学
第十一章 蔡仪的美学
第五节 化清谈为体物的生命意象
第六节 田园意象的隐秀特征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索引
导言
第一节 隋唐五代美学的历史分期
第二节 隋唐五代美学的研究领域
第三节 隋唐五代美学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隋唐五代美学的影响
第一章 道教与美学
第一节 道性遍在
第二节 生命观念
第三节 养气颐性
第四节 形气神合一
第五节 不落有无
第二章 禅宗与美学
第一节 禅与诗
第二节 觉悟
第三节 无生观
第四节 心与境
第五节 幻与真
第三章 华严宗与美学
第一节 法界圆融
第二节 性相一如
第三节 圆觉与妙观
第四节 华严境界
第四章 诗歌美学
第一节 王昌龄的诗歌美学
第二节 皎然的诗歌美学
第三节 司空图的诗歌美学
第四节 经学家、史学家的诗歌美学
第五节 白居易的诗歌美学
第六节 诗歌的结构层次与诗势
第五章 绘画美学
第一节 张彦远的绘画美学
第二节 朱景玄的绘画美学
第三节 王维的绘画美学
第四节 荆浩的绘画美学
第六章 书法美学
第一节 欧阳询的书法美学
第二节 虞世南的书法美学
第三节 孙过庭的书法美学
第四节 张怀瓘的书法美学
第五节 书法的风格及法度
第七章 音乐美学
第一节 音乐的体用
第二节 音乐的功能
第三节音乐与审美感应
第四节 音乐的美感形态及特征
第五节 音乐的审美境界
第八章 园林美学
第一节 造园的审美原则
第二节 园林美的构成层次
第三节 园林的审美趣味
第四节 中隐哲学与园林的自适理想
第九章 休闲文化与审美
第一节 生活休闲
第二节 赏玩休闲
第三节 旅游休闲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中国美学通史 第五卷 宋金元卷
总序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特殊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人文的成熟与转向
第三节 从汉唐气象到宋元境界
第二章 宋代经世致用的美学观念
第一节 宋初政治家复古与致用的美学取向
第二节 范仲淹、司马光的致用美学思想
第三节 王安石的政治美学及其时代意义
第四节 陈亮、叶适的事功美学观
第三章 苏轼及其文人集团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欧阳修、梅尧臣的审美追求
第二节 苏轼尚“平淡”的美学观念
第三节 苏轼的“随物赋形”说
第四节 苏轼对日常审美生活的关注
第五节 黄庭坚、范温的“韵”论
第四章 朱熹、陆九渊暨理学家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北宋五子的伦理美学
第二节 朱熹理学中的美学思考
第三节 象山心学中的美学智慧
第五章 宋元画论中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黄休复论“逸”品的美学意义
第二节 郭熙以“远”为中心的绘画美学
第三节 董逌的“生意”与“生理”说
第四节 元代文人画的美学旨趣
第六章 宋元时期诗词曲论中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南宋江西诗论的美学见解
第二节 陆游、杨万里的美学观
第三节 严羽的美学贡献
第四节 元好问及金代崇尚阳刚的美学趣味
第五节 元代曲论中的美学思想
第七章 宋代的休闲文化与美学
第一节 宋代休闲文化繁荣的原因
第二节 宋代美学的休闲旨趣
第三节 文人士大夫的休闲之境
第四节 从皇室到民间的休闲风尚
参考文献
索引
中国美学通史 第六卷 明代卷
总序
导言
第一章 明代美学开端(上):情与法
第二节 诗歌意象论的展开
第三节 性情论对道学的剥离
第二章 明代美学开端(下):意与形
第二节 感性突出:从修身到审美
第三节 以态为韵的形质观
第三章 王阳明的美学思想
第二节 体用一源的圣人之境
第三节 与天地为一的审美精神
第四节 在历史中阐释王阳明美学
第四章 徐渭的美学思想
第二节 老年徐渭的少年情怀
第三节 个体自性的美学思想
第五章 李贽的美学思想
第二节 童心说与自然感发
第三节 化工与情感直白
第四节 情感自然为核心的审美论
第六章 汤显祖的美学思想
第二节 唯情论的文学观
第三节 以梦达情的戏剧论
第四节 唯理论的回归
第七章 董其昌的美学思想
第二节 山水画的隐逸精神
第三节 “平淡”与“墨戏”辩证
第四节 仿与变:山水画的自然精神
第八章 袁宏道的美学思想
第二节 性灵论的精神背景
第三节 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第四节 自然为真的审美论
第九章 晚明美学新趋向:化雅入俗
第一节 以俚反文:“俗”的崛起
第二节 以情为真:非教化之乐
第三节 长物为美:物态美的彰显
参考书目
索引
中国美学通史 第七卷 清代卷
总序
导言
第一章 王夫之的美学思想
第二节 性情说与意象本体论
第三节 情景说与意象生成论
第四节 王夫之论意象的特点
第五节 意境与人生境界
第二章 叶燮的美学思想
第二节 叶燮诗学的意象生成论
第三节 胸襟以为基:叶燮的艺术境界论
第四节 正变系乎时:叶燮的艺术演变观
第三章 李渔李渔的戏剧美学
第一节 金圣叹以文评戏的戏剧观
第二节 李渔对戏剧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自觉
第三节 李渔戏剧美学的三个核心命题
第四节 李渔的戏剧表演思想
第四章 金圣叹金圣叹与清代小说美学
第二节 金圣叹论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
第三节 毛宗岗、张竹坡和脂砚斋脂砚斋的小说美学
第五章 清代前期的诗歌流派与纪昀的诗歌评点
第一节 清代前期诗歌流派概说
第二节 王士祯的神韵神韵说
第三节 沈德潜的格调格调说
第四节 翁方纲的肌理说
第五节 袁枚的性灵说
第六节 纪昀诗歌评点中提出的诗歌审美范畴
第六章 石涛及清代绘画美学
第一节 石涛的一画说
第二节 石涛的尊受理论
第三节 蒙蒙养与生活
第四节 石涛的资任资任说
第五节 恽南田及其他论者绘画美学观举隅
第七章 明清之际的园林美学
第一节 《园冶》的美学思想
第二节 《寓山注》的美学内涵
第三节 张涟等的文人园林文人园林思想
第八章 《溪山琴况》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重视境界创造的琴学琴学观
第二节 “和”说的内涵
第三节 文人琴说的总结
第九章 清代的书法美学
第一节 董赵观念:清代前期帖派书法美学
第二节 宁拙毋巧:傅山傅山的书法美学
第三节 清代金石学金石学视野下的书法审美观念
第四节 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康有为的碑派书法美学
第十章 刘熙载刘熙载的艺术哲学
第一节 对待与流行:艺术形式的动力渊源
第二节 观我与观物:艺术创造论
第三节 对书法“意象”说的总结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中国美学通史 第八卷 现代卷
总序
导论:中国美学的现代进程
第一节 什么是现代美学?
第二节 什么是中国现代美学?
第一章 中国美学的内部变革
第一节 有关中国现代美学的几个概念的分析
第二节 龚自珍的美学
第三节 魏源的美学
第四节 碑学运动
第五节 文学界革命
第二章 西方美学在中国的传播
第一节 美学随其他学科的传入
第二节 西方美学的独立传入
第三节 吕澂对西方美学的传播
第四节 早期西方美学传入的几个特点
第三章 王国维的美学
第一节 王国维美学的现代性特征
第二节 王国维留下的困惑
第三节 现代美学的初步批判
第四章 蔡元培的美学
第一节 蔡元培对美学学科建设的贡献
第二节 蔡元培对美学学科建设的启示
第三节 蔡元培美学的现代性特征
第四节 蔡元培美学的实用主义精神
第五节 实用主义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
第五章 鲁迅的美学
第一节 审美化:后现代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作为后现代先驱的尼采
第三节 鲁迅美学的后现代特征
第四节 鲁迅美学中的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张力
第六章 朱光潜的美学
第一节 直觉与联想的矛盾
第二节 看戏与演戏的矛盾
第三节 文艺与道德的矛盾
第四节 艺术与自然的矛盾
第五节 从朱光潜美学的矛盾看现代美学的困惑
第六节 从《诗论》看朱光潜美学的贡献
第七章 宗白华的美学
第一节 生命哲学的兴起与衰落
第二节 宗白华美学的生命哲学背景
第三节 宗白华对生命本体的理解的演进
第四节 以生命哲学为基础的宗白华美学
第五节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美学的突破
第八章 冯友兰的美学
第一节 冯友兰美学的三个层次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本然样子
第三节 对“意境”的独特理解
第四节 人生境界的美学维度
第五节 冯友兰美学与维特根斯坦美学之比较
第九章 中国美学的回归
第一节 邓以蛰的美学
第二节 滕固的美学
第三节 马采的美学
第十章 丰子恺的美学
第一节 东西艺术的跨时代汇通
第二节 气韵生动的现代寓意
第三节 新艺术的构想
第十一章 蔡仪的美学
第一节 《新艺术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新美学》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美在典型之分析
第四节 卡尔松的肯定美学
第五节 蔡仪的典型美学与卡尔松的肯定美学之比较
第六节 前现代与后现代的冲突
参考文献
索引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
《中国美学通史》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
书签列表
×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