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备注
华夏传统政治文明书系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书签管理
我的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二、人皆可以为尧舜
浏览
1
扫码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2022-01-23 10:21:03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华夏传统政治文明书系
版权页
走向大一统
序 言
跋:新思想之旧途径
第一章 大一统溯源
第一节 黄帝、炎帝、蚩尤间的斗争
第二章 走向大一统
第二节 邦国体制下的殷商王朝政治
第三章 初步形成大一统
第一节 周公治国
第二节 宗法政治化与王权的加强
第三节 以德治国政治理念的诞生
第四章 推进大一统
第一节 稷下学宫的思想交融与争鸣
第二节 《吕氏春秋》对百家的总结及政治设计
第五章 大一统政治的完全确立
第一节 横扫六合
第二节 为万世开基业
第三节 以法治国从政理念的进一步固化
第六章 大一统政治的进一步固化
第二节 汉承秦制与亡秦之鉴
第三节 “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
第七章 华夏最强音
传统士人的家国天下
第一章 孔子论政
一、孔子:一个乱世中的追梦人
二、法乎上:大同世;法乎中:小康世
三、主张仁,讲求礼
四、中庸和执中
五、以德治国
六、“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第二章 孟子之狂
一、亚圣的渊源
二、人皆可以为尧舜
三、养我浩然之气
四、得民心者能得天下
五、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第三章 曾参、子思的修身与治国
一、曾参、子思的学问继承关系
二、《大学》中的“修身治国平天下”
三、《中庸》中的修身治国之道
第四章 荀子的知与行
一、“得孙卿之遗言余教,足以为天下法式表仪”
二、制天命而用之
三、“人性恶”与“化性起伪”
四、“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五、法后王、兼王霸
六、尚贤使能、富国富民
第五章 墨翟的“利天下为之”
一、以宗教家精神济世的贤者
二、“置立天志以为仪法”
三、“兼相爱,交相利”
四、尚贤、尚同、节俭、非攻
第六章 “无为而无不为”的老聃
一、神龙见首不见尾
二、“治大国,若烹小鲜”
三、“无为而无不为”
四、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五、理想国:小国寡民
第七章 韩非的帝王学
一、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二、帝王学的根基与渊源
三、君主如何操纵和行使权力
四、治理民众的办法
第八章 董仲舒的大一统
一、“孔子之文在仲舒”
二、“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三、“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
四、三纲五常:中国伦理政治学的建立和完善
第九章 朱熹对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宋代理学集大成者
二、“存天理,灭人欲”
三、“正君心是大本”
四、“格物致知,正心诚意”
五、朱熹对中国政治与文化的影响
第十章 王阳明的心学
一、山中贼心中贼全破
二、“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三、“致良知”
四、知行合一
五、“天下一家”
六、治理乡村:“十家牌”制度和“乡约”制度
七、王阳明心学对后世的影响
第十一章 顾炎武的家国情怀
一、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理念
二、提出“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的政治思想
三、探索“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践行路径
四、主张“名”“法”“礼”兼用的综合治理方案
第十二章 黄宗羲的传统政治新思维
一、一位超越时代的思想家
二、“天下为主,君为客”
三、“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四、宰相理政、方镇御边、学校议政、用士要严
五、“重定天下之赋”与“工商皆本”主张的提出
第十三章 王夫之的政治哲学
一、“国初三大儒,惟船山先生纯是兴民权之微旨”
二、今必胜古
三、“循天下之公”
四、“得理自然成势”
五、道统与治统合一
六、天下惟器,人法并重
七、王夫之思想对近代的影响
主要参考与引用文献
政治家与古代国家治理
第一章 宗法制度与以德治国
一、以民情视天命,全面开创人文新时代
二、开创以德治国新模式,敬德保民慎罚
三、封邦建国,奠基华夏政治大一统格局
四、制礼作乐,完善传统中国的宗法制度
第二章 尊王攘夷与商业治国
一、临危受命,成为齐桓公的股肱重臣
二、制定与实施富国强民的经济发展战略
三、以法治国,“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
四、尊王攘夷,辅佐齐桓公成就齐国霸业
第三章 中央集权与以法治国
一、宝剑锋自磨砺出
二、大变革前的风雨
三、商鞅能令政必行
四、奏响东进统一的序曲
五、身前的不幸与身后的永恒
第四章 皇帝制度与郡县制
一、创立皇帝制度
二、巩固与完善郡县制度
三、建设帝国官僚制度
四、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五、重视与强调以法治国
第五章 治理转型与黄老治国
一、以秦亡为鉴,推行分封与郡县并轨制
二、总结亡秦教训,成功实现治国理念转型
三、与民休息,取用黄老之术治国
四、审时度势,以法治国
第六章 罢黜百家与大一统
一、纠错补弊,加强中央集权
二、开疆拓土,拓边置郡
三、兴修水利,发展经济
四、打通丝绸之路,开拓中国与亚欧经济文化往来
五、独尊儒术,统一官方意识形态
六、讲法治与尊儒术的有机结合者
第七章 “唯才是举”与“屯田制”
一、海纳百川,唯才是举
二、推行屯田,发展经济
三、抓政治根本,挟天子以令诸侯
第八章 民为邦本与权力制衡
一、正确处理君民关系的典范
二、治国施政上的制度创新
三、如何处理好君臣关系
第九章 强干弱枝与文官治政
一、以法治国,重振朝纲
二、加强中央集权,把兵权、政权牢牢掌握在皇帝之手
三、推行文官治国,将科举取士与文官政治有机结合
第十章 尊主庇民与治体用刚
一、历史呼唤改革者
二、以考成法为核心推行政治改革
三、经济改革:清查田赋与实行一条鞭法
四、军事改革:外示羁縻,内修战守
第十一章 因俗而治与巩固统一
一、致力于恢复经济与社会秩序,彻底完成清王朝转型大业
二、消灭各地反叛力量,挫败沙俄侵略我国东北地区的阴谋
主要参考与引用文献
晚清政治地图
第一章 利弊相因
一、康乾盛世
二、危机的出现
第二章 形势剧变
一、海洋时代的到来
二、滞后的执政理念
第三章 错失机遇
一、错失良机的乾、嘉二帝
二、道光、咸丰二帝的应对
第四章 国策转变
一、同光年间的探索
二、自强运动失败原因
三、在中国现代化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 治吏因循
一、捐纳之弊
二、陋规种种
三、胥吏“坏”政
四、金钱政治
第六章 权力相争
一、从林、穆权争到肃、恭党争
二、叔、嫂斗法
三、帝后党争
四、从丙午恶斗到丁未政潮
五、从袁、铁之争到载沣驱袁
六、皇族内部的党争
第七章 内轻外重
一、清前中期中央与地方之关系
二、晚清地方势力之崛起
三、中央与地方博弈之结果
第八章 清朝的边疆治理
一、“因俗而治”的治理模式
二、向“治同内地”模式转变
三、清朝治边经验教训之小结
第九章 民间动荡
一、太平天国运动与清政府的对策
二、义和团运动与清政府的对策
三、1910年湖南抢米风潮及官方对策
四、辛亥革命与清政府的对策
第十章 精英干政
一、绅商的崛起
二、立宪派的政治诉求
三、政治精英的结社与建党
四、因怨恨转投革命阵营
第十一章 历史启示
一、晚清改革是一柄“双刃剑”
二、文化传统与现代化
三、发展的条件和战略
四、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主要参考与引用文献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
《华夏传统政治文明书系》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
书签列表
×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