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备注
心电图歌诀 - 董明强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书签管理
我的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内容提要
浏览
10
扫码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2024-04-29 19:55:55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第6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电图絮语
1.心脏印象
2.心脏疾病印象
3.心电图的发明
4.三个里程碑
5.心电图印象
6.学习心电图的必要性
7.学习心电图的四步曲
第二节 心电图概说
2.心电图的基本组成
3.心电图的诊断价值
4.心电图的阅读
5.心电图伪差的识别
6.分析心电图的步骤
7.心电图的诊断
第二章 心电图基础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2.心脏的生理特点
3.心肌细胞膜电位
4.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
5.心肌细胞的极化状态和静息电位
6.心肌的反应期、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7.心肌细胞的除极
8.心肌细胞的复极
第二节 心电图导联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3.单极心前导联
第三节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
1.P波
2.P-R间期
3.QRS波群及室壁激动时间
4.Q波
5.R波
6.S波
7.S-T段
8.T波
9.Q-T间期
10.U波
第四节 心电图各波、段变化的临床意义
2.P波高耸
3.P波减低或消失
4.P波方向异常
5.P波数与QRS波群数不一致
6.P-P间距不齐、增大、缩小
7.P-R间期缩短
8.P-R间期延长
9.QRS波出现切迹
10.QRS时限增宽
11.QRS波群电压增高(一)
12.QRS波群电压增高(二)
13.QRS波群电压降低(一)
14.QRS波群电压降低(二)
15.S-T段抬高
16.S-T段下降(一)
17.S-T段下降(二)
18.T波高耸
19.T波低平
20.T波倒置
21.Q-T间期异常
22.U波异常
第五节 心电轴、钟向转位、心率
2.心电轴的测试
3.心电轴正常值
4.心电轴偏移的分类
5.心电轴左偏的意义
6.心电轴右偏的意义
7.正常心位
8.顺钟向转位
9.逆钟向转位
10.心率的测量(一)
11.心率的测量(二)
第三章 心电图异常波形
1.左心房肥大
2.右心房肥大
3.心室肥厚
4.左心室肥厚
5.右心室肥厚
6.左右心室同时肥厚
7.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8.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9.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10.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11.完全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2.双侧束支传导阻滞
13.室内传导阻滞
14.小束支传导阻滞
15.冠心病
16.心肌缺血
17.心肌损伤
18.心肌坏死
19.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20.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21.典型心绞痛
22.变异型心绞痛
23.典型的心肌梗死
24.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一)
25.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二)
26.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
27.陈旧性心肌梗死
28.复发性心肌梗死
29.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30.非穿壁性心肌梗死
31.穿壁性心肌梗死
32.梗死Q波的特征
33.无Q波性心肌梗死
34.非梗死性Q波
35.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假阴性的原因
36.从室性异位搏动诊断心肌梗死
37.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形成
38.心肌纤维化
39.心肌炎
40.扩张型心肌病
41.肥厚型心肌病
42.限制型心肌病
43.急性心包炎
44.慢性心包炎
45.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4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7.二尖瓣狭窄
48.二尖瓣关闭不全
49.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50.房间隔缺损
51.室间隔缺损
52.动脉导管未闭
53.单纯肺动脉口狭窄
54.法洛四联症
55.主动脉缩窄
56.真性右位心
57.右旋心
58.梅毒性心血管病
59.二尖瓣脱垂
60.心脏神经官能症
6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62.急性脑血管意外
63.自发性气胸
64.低钾血症
65.高钾血症
66.低血钙
67.高血钙
68.低血钾合并低钙血症、高血钾合并低
69.低血钠合并低钾血症、高钠血症
70.低血镁与高血镁
71.洋地黄作用
72.洋地黄中毒
73.奎尼丁作用及中毒
74.普鲁卡因胺作用及中毒
75.苯妥英钠作用及中毒
76.胺碘酮作用及中毒
77.心得安作用及中毒
78.亚硝酸盐类药物作用
79.肾上腺素作用
80.去甲肾上腺素及异丙肾上腺素作用
第四章 心律失常
1.心律失常的初步判断
2.心律失常的诊断程序
3.心律失常的诊断内容
4.正常窦性心律
5.窦性心动过速
6.窦性心动过缓
7.窦性心律不齐
8.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9.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
10.窦房结与房室交界间游走性节律
11.房室交界区内游走性节律
12.窦性停搏(又称窦性暂停或窦性静止)
13.心室停搏
14.房性逸搏
15.房性逸搏心律
16.房室交界性逸搏
17.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
18.室性逸搏、室性自主节律
19.期前收缩的诊断步骤
20.窦性期前收缩
21.房性期前收缩
22.交界性期前收缩
23.室性期前收缩
24.间位性期前收缩
25.并行心律
26.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27.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28.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29.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30.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31.心房扑动
32.心房纤维性颤动
33.心房纤维性颤动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34.心室扑动
35.心室颤动
36.干扰性房室脱节
37.心室夺获
38.房性融合波
39.室性融合波
40.房内差异性传导
41.室内差异性传导
42.隐匿性传导
43.反复心律
44.伪反复心律
45.左房心律
46.冠状窦性心律
47.二度伴一度窦房传导阻滞
48.二度Ⅰ型(文氏型)窦房传导阻滞
49.二度Ⅱ型(固定型)窦房传导阻滞
50.三度窦房传导阻滞
51.房内传导阻滞
52.心房分离
53.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54.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55.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56.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57.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58.预激症候群(一)
59.预激症候群(二)
第五章 常见异常心电图的鉴别诊断
第一节 房、室肥大的鉴别
2.左心房肥大
3.左心室肥厚与不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
4.右心室肥厚与右束支传导阻滞的鉴别
第二节 期前收缩的鉴别
2.室性期前收缩与室性融合波的鉴别
第三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全和心肌劳损时在ST-T波改变上的鉴别
2.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
第四节 心肌梗死的鉴别
2.高血钾、心动过速或左心室高电压
二、S-T段抬高兼异常Q波存在
3.急性心包炎
三、心肌梗死与异常Q波的鉴别
2.Ⅱ、Ⅲ、aVF导联出现异常Q波与陈旧
3.V~V导联出现异常Q波与陈旧性前
四、心肌梗死类似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
2.A型预激综合征
第五节 心动过速的鉴别
2.房性心动过速
二、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扑动的鉴别
2.房性心动过速
三、室上性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2.室性心动过速
四、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2.室性心动过速
五、心室扑动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2.室性心动过速
六、快速心房颤动兼室内传导阻滞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第六节 传导阻滞的鉴别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干扰性房室脱节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鉴别
2.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完全性双侧束支传导阻滞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鉴别
2.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第六章 动态心电图
1.诞生
2.概况
3.组成
4.适应证
5.临床意义
6.诊断价值
7.优势
8.不足
9.注意事项
10.发展方向
第七章 运动平板试验
1.概况
2.适应证
3.绝对禁忌证
4.相对禁忌证
5.设备物品准备
6.操作前准备
7.操作方法与程序
8.阳性标准
9.可疑阳性标准
参考文献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
《心电图歌诀 - 董明强》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
书签列表
×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