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备注
钱理群作品精编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书签管理
我的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附录:写在前面
浏览
1
扫码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2022-01-25 05:46:29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总目录
1948:天地玄黄
书名页
总序:大时代里的个体生命史
目录
楔子
二、南方大出击——1948年3月
八、“新的小说的诞生”——1948年9月(二)
再版后记
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能够走多远
重新认识打工子弟教育
下编 漫漫寻路
老石留给我们的思想遗产
八、“新的小说的诞生” ——1948年9月(二)
九、战地歌声 ——1948年10月
精神梦乡:北大与学者篇
目录
“永远的北大人”的历史聚会——《我们的父辈与北京大学》序
年表 (1946—1953)
1997年北京大学的历史纪事
另一种民间纪念——《我们心目中的蔡元培》序
再版后记
辑二 心灵净土
那里有一方心灵的净土——我心目中的林庚先生
“挣扎”的意义——读《王瑶文集》
从麻木中挤出的回忆——王瑶师逝世一周年祭
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以及我们那个时代所受的教育
上编 默默播种
高举“鲁迅‘五四’”旗帜的学者——李何林先生的学术贡献
有承担的一代学人,有承担的学术——纪念田仲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樊骏参与建构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传统
周作人论
书名页
总序:大时代里的个体生命史
第一编 “周作人道路”及其意义
附录 老马和他的学生黄素珍的对话
第三编 周作人与同时代人
十八、周作人与李大钊——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及其他
二十三、周作人与现代评论派、新月派诸君子——“绅士”、“流氓”及其他
心灵的探寻
总序:大时代里的个体生命史
引言
思维篇
第三章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心境篇
第六章 改革者与对手之间
第七章 叛逆的猛士与爱我者之间
第八章 生与死之间
情感篇
艺术篇
附录:写在前面
我为什么“屡战屡挫,屡挫屡战”
相濡以沫 ——和中小学老师、学生的通信
下编 漫漫寻路
附录 北京大学团校主办“生于80年代”征文比赛评语
漫说大学之大
“我们”是谁 ——在《“公益2007”:志愿者论坛》上的讲话
我们需要农村,农村需要我们 ——中国知识分子“到农村去”运动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
老石留给我们的思想遗产 ——读《刘老石纪念文集》
关于新一代乡村建设人才的培养问题 ——答《南方周末》记者问
乡村文化、教育重建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乡村教育的问题和出路》序
我的两个提醒 ——和“农民之子文化发展中心”的青年志愿者的谈话
和青年志愿者谈鲁迅
保留一块精神流浪汉的圣地
北大“拉丁区”的“精神流浪汉”
京城精神流浪汉的写作 ——郑士波小说序
“文学时代”凄婉、美丽的回响 ——我读王翔《夜雪》
附录 关于草根公益组织志愿者管理的一些想法
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东移
书名页
版权页
总序:大时代里的个体生命史
目录
前言
上编 从英国、西班牙到德国再到俄国(17—19世纪)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下编 堂吉诃德、哈姆雷特在中国(20世纪:20—40年代)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总序:大时代里的个体生命史
目录
前 言
辑一 精神圣地
北大百年:光荣和耻辱——《走近北大》序
漫谈北京大学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教育史上的一件往事
校园风景中的永恒
“永远的北大人”的历史聚会——《我们的父辈与北京大学》序
周氏兄弟与北大精神——1996年10月25日对北大新生的演讲
1957年校园民主运动:不容抹杀的思想遗产——重读《北京大学右派分子反动言论汇集》
燕园的三个学生刊物
80年代校园竞选运动:不能遗忘的历史——重读《开拓——北大学运文献》
1997年北京大学的历史纪事
想起了七十六年前的纪念
另一种民间纪念——《我们心目中的蔡元培》序
我的告别词——在北大最后一次讲课
中国大学的问题与改革——关于北大改革的一次发言
寻找失去了的大学精神——北大一百一十周年民间纪念会上的讲话
辑二 心灵净土
承担,独立,自由,创造——谈谈民国那些人
北京大学教授的不同选择——以鲁迅与胡适为中心
那里有一方心灵的净土——我心目中的林庚先生
永不停息的探索者、创造者——追怀吴组缃先生
“挣扎”的意义——读《王瑶文集》
从麻木中挤出的回忆——王瑶师逝世一周年祭
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以及我们那个时代所受的教育
高举“鲁迅‘五四’”旗帜的学者——李何林先生的学术贡献
一个“人”的标尺——从小说创作看贾植芳先生
有承担的一代学人,有承担的学术——纪念田仲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读钱谷融先生
樊骏参与建构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传统
总序:大时代里的个体生命史
目录
第一编 “周作人道路”及其意义
一、20世纪中国大变革中的历史抉择 ——周作人、鲁迅思想发展道路的比较
二、探索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道路 ——周作人、鲁迅文学观的比较
三、动荡时代人生路的追寻与困惑 ——周作人、鲁迅人生哲学的比较
四、两大文化撞击中的选择与归宿 ——周作人与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考察
五、走向深渊之路 ——周作人后期思想研究
第二编 开拓者的足迹
六、周作人及其同代人的知识结构
七、性心理研究与自然人性的追求
八、儿童学、童话学、神话学研究与传统文化的反思
九、民俗学研究与国民性的考察
十、周作人的散文艺术
十一、周作人的文艺批评
十二、周作人的翻译理论与实践
十三、周作人与五四文学语言的变革
十四、周作人对现代小说、散文理论的历史贡献
十五、周作人与五四诗歌艺术思维的变迁
第三编 周作人与同时代人
十六、周作人与章太炎 ——“谢本师”及其他
十七、周作人与蔡元培 ——“兼容并包主义”及其他
十八、周作人与李大钊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及其他
十九、周作人与陈独秀——“宗教问题”论争及其他
二十、周作人与胡适 ——两位自由主义学者之间
二十一、周作人与钱玄同、刘半农 ——“复古”、“欧化”及其他
二十二、周作人与文研会、创造社同人 ——“自然主义”、“浪漫派”及其他
二十三、周作人与现代评论派、新月派诸君子 ——“绅士”、“流氓”及其他
二十四、周作人与湖畔诗人 ——良师益友及其他
二十五、周作人与俞平伯、废名 ——师生之间
附录:当代部分青年眼里的周作人
后记
总序:大时代里的个体生命史
引言
思维篇
第一章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
第二章 “于天上看见深渊”
第三章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第四章 “多疑”、“尖刻”中的现代智慧
心境篇
第五章 先觉者与群众之间
第六章 改革者与对手之间
第七章 叛逆的猛士与爱我者之间
第八章 生与死之间
第九章 先驱者的寂寞感
情感篇
第十章 冷与热
第十一章 爱与憎
第十二章 沉默与开口
艺术篇
第十三章 人·神·鬼
第十四章 人与兽
第十五章 梦
第十六章 变革时代的悲剧意识与喜剧意识
后记
附录:写在前面
再版后记
世纪心路:现代作家篇
作者简介
书名页
版权页
总序:大时代里的个体生命史
目录
前言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空间位置的选择与移动(代序)
辑一谁主沉浮(1915—1949)
陈独秀开启历史新一页:《青年杂志》创刊
胡适出场:文学革命的发动
蔡元培三顾茅庐:“一校一刊”格局的形成
钱玄同、刘半农反戈一击
周氏兄弟:《新青年》中独立、独特的存在
郭沫若的狂飙突降
文学研究会成立
创造社“异军苍头突起”
创造社时期的郁达夫和张资平
闻一多如何出现在中国新诗坛
《语丝》内外
《现代评论》:英美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聚集
舒庆春——老舍:一个文学新人的出现
《幻灭》:小说家“茅盾”亮相
开明人的选择与开明风格
文化生活出版社人的信仰与精神
战争爆发时中国作家的反应
抗敌宣传队的活动
郁达夫在南洋
茅盾在新疆
“文章入伍”:抗战初期的战地文化活动
救援贫病作家运动
“流亡者文学”的心理指归
路翎:走向地狱之门
芦焚:知识者的漂泊之旅
辑二精神炼狱
曹禺的生命历程
沈从文的选择与命运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
《钱理群作品精编》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
书签列表
×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