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备注
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之确定——中德日比较研究 - 胡晶晶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书签管理
我的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封面
浏览
10
扫码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2024-04-30 05:03:14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封面
版权信息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实际损失/逸失利益”
二、“侵权获利”
三、“合理许可费”
四、“法定赔偿”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立法制度
第一节 TRIPs协议第45条
第二节 欧盟知识产权执行指令与德国法
二、德国法
第三节 日本法
第四节 中国的相关立法
二、立法趋势:惩罚性赔偿
第五节 各计算方式的适用关系
一、选择适用
二、顺位适用
第二章 实际损失/逸失利益计算之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中国的实际损失计算
第二节 德国的逸失利益计算
二、特殊做法:具体方式与抽象方式
第三节 日本的逸失利益计算
一、法律性质:“推定”
二、证明责任
三、适用情形:
四、“全有或全无”与“扣除”
五、被扣减部分之“复活”
第三章 侵权获利计算之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中国的侵权获利计算
二、因果关系认定
三、证明责任
第二节 德国的侵权获利计算
二、法律性质
三、证明责任
四、计算过程
第三节 日本的侵权获利计算
二、证明责任
三、放宽适用条件的趋势
四、专利贡献率的争论
第四章 合理许可费计算之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中国的合理许可费计算
第二节 德国的合理许可费计算
二、具体计算
第三节 日本的合理许可费计算
二、证明责任
三、具体计算
第五章 中国的法定赔偿与德日的“损害额认定制度”
第一节 中国的法定赔偿
二、中国《专利法》第65条第二款“法定赔偿”
第二节 德日的“损害额认定制度”
二、专利侵权损害证明之“真伪不明”
三、“真伪不明”之克服——“损害额认定制度”
第三节 法定赔偿与“损害额认定制度”的比较分析
一、适用过程方面
二、适用条件方面
三、适用方式方面
四、适用效果方面
五、适用结果方面
六、差异之原因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中、德、日三国比较分析的结论
二、德国专利损害赔偿计算的特点
三、日本专利损害赔偿额计算的特点
四、德日给中国的启示
第二节 完善中国专利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建议
二、“损害额认定制度”为理论基础修改法定赔偿规定
第三节 司法适用方面的建议
二、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之“计算”
参考文献
后记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
《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之确定——中德日比较研究 - 胡晶晶》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
书签列表
×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