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电子图书馆 本次搜索耗时 0.025 秒,为您找到 10 个相关结果.
  • 《在存在主义咖啡馆》

    巴黎,1933年。 三位朋友正坐在蒙帕纳斯大道上的煤气灯酒吧里喝杏子鸡尾酒。其中一个叫雷蒙·阿隆的年轻哲学家,正在向同为哲学家的让-保罗·萨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盛赞一种他在德国发现的新鲜哲学——现象学。“你看,”他说,“如果你是一个现象学家,你可以谈论这杯鸡尾酒,然后从 中研究出哲学来!” [1] 就这样,20世纪影响最广泛也最深远的哲学运动发端了。受到启...
  • 《断舍离》

    断舍离,网络用语中指一种生活态度,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过时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断舍离”之后才能过简单清爽的生活。
  •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内向的人也可以?是的,内向的人往往更善于倾听,更善于从对方的思维角度出发,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和信任。本书作者认为,所有的技巧都离不开交谈之道,就像蔡康永在《说话之道》所说的那样,“我不在乎说话之术,而是说话之道;我的说话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
  • 《挪威的森林》

    作品—开始就写“我"抵达汉堡机场时,听到了初恋情人直子最喜欢的这首歌,不由回忆起18年前直子和“我”一夜情后不辞而别,同班女生绿子走进了“我”的生活。而后,才知道直子进了精神病院。“我们”又在那里度过了几天快乐时光,还认识了其他几个病友。直子自杀后,“我们”在她的葬礼上用吉他弹这首歌,表示对她的怀念和对社会的不满与抗议。这本书表达了青少年面对青春期的孤独困惑...
  • 《说中国》

    “中国”的演变过程变化多样,“中国人”的自我认同也是错综复杂,许倬云教授从政权、经济、社会和文化观念四个关键方面,梳理中国的广土众民如何形成一个坚实的共同体,分析我们为什么会自称“中国人”、“中华民族”,外国人又为何称中国人为“汉人”、“唐人”、“华人”。
  • 《学习之道》

    他曾是9岁起便8度荣获全美象棋冠军的天才神童; 他的传奇经历被记录成书,并改编成电影《王者之旅》; 他是纵横西方棋坛10年后,改行研习太极拳王”。 他是如何在这两个看似南辕北辙的领域中连攀巅峰,屡战不败? 《学习之道》中,乔希·维茨金执笔回首20年个人成就,和读者分享让他能够二度登峰造极的学习心得。作者将惊心动魄的武术过招、紧迫盯人的对弈交锋与适用于所有人的...
  • 《今日简史》

    四年前,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横空出世,颠覆了我们关于人类进化的认知。2016年,他的《未来简史》再度惊艳四座,刷新了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掀起了全球关于人工智能讨论的新思潮。现在,“简史三部曲”收官之作《今日简史》推出,将目光聚焦到当下,直面今天关乎我们每个人命运的问题和挑战。
  • 《我们的孩子》

    :寒门再难出贵子,“美国梦”时代结束了